近期,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公司在馬來西亞的工廠先后封閉停產,業內預計,8-9月,國內將有高達200萬臺的整車生產受到影響。
8月18日下午,意法半導體中國宣布,其麻坡(Muar)工廠的一個部門在8月16日進行隔離后,已于8月18日重啟運作。盡管如此,位于大洋彼岸的中國汽車產業界還是難解憂慮。“考慮到員工感染以及隔離中的員工數量,產出的恢復短期應該還是滿足不了中國8-9月的需求,缺口仍然巨大。”8月19日,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表示。
業內呼吁要重視汽車芯片短缺的問題。有車企建議,調研馬來西亞疫情對汽車產業的影響。
對于馬來西亞芯片減產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影響以及相關工作的部署,8月19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表示:“還在摸底,影響較大,但涉及范圍、深度的情況尚不清晰。目前,因涉及國外疫情影響下政府要開展的工作,協會還不便發聲。”
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產品第七大出口國,目前有超過50家半導體公司在當地設廠,除了英飛凌、意法半導體之外,還包括英特爾、恩智浦、德州儀器、安森美等國際半導體巨頭,當地封測產能約占全球封測產能的13%。
而此次受影響較大的意法半導體,對汽車零部件產業至關重要,如麻坡工廠生產封測的L9369-TR芯片物料,以其為核心的汽車零部件在中國主機廠的整體覆蓋率達到7.5%,其下游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公司的多款產品8月底甚至9月都將處于斷供狀態。
盡管8月18日,意法半導體宣布其麻坡工廠的一個部門已經提前重啟運作,但仍難解中國汽車產業的燃眉之急,而即便這次恢復生產了,業內人士也心有余悸。
“馬來西亞疫情尚處于不穩定階段,未來幾個月,仍然有隨時封廠的風險。”徐大全表示。
業內預計,若馬來西亞的芯片工廠長時間封鎖,將直接導致相關廠商提升價格,進而引發封測龍頭企業也提高其整個產品線的價格,一些廠商的商業條款也有可能變更,例如預付款比例提升、交貨周期進一步延長等等。
業內初步調研結果顯示,僅博世一家預計將造成中國汽車市場8月近90萬輛車的生產受到影響,僅整車制造產業對GDP影響便達2000億元。
一份業內人士提供的材料顯示,此次馬來西亞疫情引發的芯片停產斷供,僅8、9月對中國國民經濟的影響就將達到萬億級規模,而這樣的“芯片荒”或將持續到明年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