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新總統特朗普的就職期限臨近,輪胎制造商、經銷商、進口商以及消費者都在拭目以待,看即將上任的特朗普總統是否會兌現其提高進口商品關稅的威脅。
如果他真的兌現了承諾,那么輪胎行業和消費者預計要支付更高的價格,短期內尤其如此。
由于在美國銷售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中近70%為進口產品,關稅的任何大幅提高都可能導致為消化政府實施的成本,出現通脹性定價。

特朗普狂言:全面征稅
特朗普將于1月20日就職,他已經多次在社交媒體發文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關稅舉措。在大選前,他曾談及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高達20%的統一關稅,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征收60%甚至更高的關稅。
11月下旬,他威脅加拿大和墨西哥,這兩個國家占美國汽車和輕型卡車輪胎進口量的15%至20%,稱如果他們不協助美國打擊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就要對其征收25%的關稅,還要對中國額外征收10%的關稅。
同月,特朗普表示,如果金磚國家采用一種新貨幣來挑戰美元,他將對這些國家征收100%的關稅。當時的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1月6日,印度尼西亞加入了這一經濟集團。
12月2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把矛頭指向了歐盟:“我已告知歐盟,他們必須通過大規模購買我們的石油和天然氣來彌補與美國之間的巨額貿易逆差。否則,就等著全面加征關稅吧!”
特朗普的這些言論究竟是表明真的有征收關稅的計劃,還是一種談判策略,目前尚不清楚,而且由于缺乏具體細節,很難知曉關稅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輪胎行業。
關稅——誰來買單?
這位當選總統曾表示,關稅將為美國創造工廠就業崗位,削減聯邦財政赤字,并帶來其他經濟效益。他還稱成本將由出口國承擔。

但經濟觀察人士表示,如果關稅提高,美國的企業和消費者應該預料到要支付更高的價格。
底特律OEC集團場站經理Charles Klein負責幫助企業處理進口業務。他指出,首先,進口商要支付關稅成本。
如果關稅針對的是高利潤產品,進口商或許可以自行消化這一成本,但通常情況下,當企業采購商品的花費增加時,就會提高面向客戶的售價。
此外,在關稅生效前匆忙進口商品也會就此推高運費,進而抬高商品的最終成本,都將落到最終消費者身上。
北美輪胎貿易
代表汽車售后市場供應鏈企業的美國汽車養護協會(ACA)稱,2023年美國進口了價值1389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其中47%來自墨西哥,12%來自加拿大。
美國汽車養護協會警告稱,本就在與通脹作斗爭的美國消費者將為關稅付出代價,而且企業會有更多資金被占用在進口商品上。
該協會表示:“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這可能會導致現金流難題、付款延遲、產能及庫存下降,致使企業縮減經營規模。”
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加征關稅可能會產生尤為嚴重的后果。根據特朗普在其首個總統任期內協商達成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三國之間的大多數商品往來都是免關稅的。
事實上,據美國汽車養護協會稱,有些商品包含的零部件在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會多次跨境。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美國進口了5760萬條輪胎,價值近40.5億美元。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輪胎占進口總量的18%,占進口總值的四分之一。
這兩個國家在向美國出口乘用輪胎和輕型卡車輪胎方面都位列前五大出口國之列,而且加拿大還是中型卡車和客車輪胎的第三大出口國。

目前,橫濱橡膠、賽輪集團和中策橡膠這三家輪胎制造商2024年在墨西哥破土動工建設新工廠,以便為北美市場供貨。對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征收25%的關稅,可能會大幅抬高美國消費者所需支付的價格。
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ACA)表示,對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征收25%的關稅,可能會大幅抬高美國消費者和美國企業面臨的價格。
過往的輪胎關稅案例
一項針對奧巴馬總統執政時期輪胎關稅的研究揭示了其潛在成本以及意想不到的后果。
2009年9月,美國在當時已有4%稅率的基礎上,對來自中國的全新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加征35%的關稅。2010年,該關稅降至30%,2011年又降至25%。美國政府當時希望提振國內輪胎制造業。
聯邦勞工統計局(BLS)在2020年進行的一項分析得出結論,該關稅挽救了美國約1200個輪胎制造崗位,但卻讓國內消費者付出了11億美元的代價,代價形式體現為物價上漲。
據聯邦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雖然從中國進口的輪胎數量在2009年第四季度從第三季度的1300萬條降至560萬條,但美國的輪胎進口總量卻有所上升,亞洲其他國家和墨西哥的制造商擴大了它們在美國的市場份額。
應對關稅
舉例來說,對于像臺灣建大這樣的公司來說,適應美國以及歐洲、加拿大和其他國家的關稅是開展業務的一部分。
建大在美國設有三家輪轂廠,但在美國銷售的所有輪胎均依靠進口。每年用于自行車、越野摩托車、割草機、高爾夫球車、拖車、轎車以及輕型卡車的輪胎進口量達數百萬條。
由于美國對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輪胎已征收關稅,建大公司從其位于越南的工廠為美國市場進口輪胎。
任何新關稅帶來的影響將取決于受影響的國家和產品。如果各國所面臨的關稅不均衡,制造商們會在可行的情況下,嘗試從稅率較低的國家采購輪胎。
由于輪胎行業的供應鏈以及制造商的利潤空間并沒有過多盈余來消化額外成本,可能的結果將會是價格上漲。
建大指出:“如果征收關稅的意圖是鼓勵美國制造業發展以抵消關稅影響,有幾個產品類別在美國既沒有生產,也沒有馬上可用于啟動新生產的產能。”
“除了其他產品類別外,自行車輪胎就是一個例子。建立新的生產項目或者增加、調整現有生產規模都需要時間和資金投入。”
建大認為,在各生產來源面臨公平且對等的關稅及稅率的情況下,自身能夠參與競爭。
建大同許多其他制造商一樣,與美國政府方面有溝通聯系。公司會審慎考慮潛在影響,但鑒于與新總統競選宣傳相關的細節有限,目前無法確定會采取何種行動。
輪胎協會的立場
美國輪胎工業協會(TIA)尚未對關稅問題表明立場。
TIA指出,“輪胎工業協會承認與擬議關稅相關的潛在益處和挑戰。一方面,關稅可以成為應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確保公平競爭環境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它們可能會給獨立輪胎經銷商帶來短期挑戰,包括進口產品成本增加以及供應鏈可能受到干擾。”
美國輪胎制造商協會(USTMA)表示,該組織無法對具體的關稅提案進行推測,但承認包括關稅在內的貿易政策直接影響美國輪胎行業,尤其影響那些因無法在國內獲取而必須進口的原材料成本。
美國輪胎制造商協會稱,其將繼續就貿易問題與聯邦及州的政策制定者合作,并專注于倡導公平貿易做法,以支持國內輪胎制造業及就業崗位。
此外,該協會表示,推動翻新輪胎行業以及可持續材料的發展,將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并使供應鏈更具韌性。

美國輪胎進口專家表示,預計特朗普政府不會在上臺之初就征收關稅。政府通常會公布關稅的生效日期、受影響的國家和產品以及申請豁免的流程。但在這些情況明確之前,企業和經銷商們很難進行相應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