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報訊:對當前的中國汽車市場而言,化解零部件供應危機和提振消費信心迫在眉睫。5月13日,記者從業內權威人士處獲悉,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將于近期發布。“(汽車下鄉)政策最快將于本月出臺。”該人士透露道。
“很多政策都在緊鑼密鼓研究中,具體哪個、怎么出,目前我們也不確定。”對于上述消息,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內部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據公開報道,今年4月,國家工信部、發改委展開了一項汽車行業生產經營狀況的調研。彼時,接近中汽協的人士曾透露,有車企代表建議再開展一輪“汽車下鄉”以刺激汽車消費。而在稍早前的今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家電更新行動、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
“今年重啟‘汽車下鄉’具有雙重意義。”招銀國際研究部白毅陽認為,一方面,疫情反復對今年宏觀經濟穩增長提出新的要求,作為典型的大宗消費品,2021年汽車占社會零售總額約10%左右,對穩定消費基本盤有重要意義,同時可以拉動上游金屬、中游制造、下游服務等多個環節;另一方面,在“共同富裕”的指導下,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疫情之下農村市場受到擾動相對較低,因此具有一定的消費潛力。“此時通過財政杠桿方式有望充分釋放農村市場消費潛力,進一步提升農民獲得感。”
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進一步優化供給促進消費穩定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汽車下鄉”補貼活動正式啟動,且經過兩年的大力發展,這項惠民政策于2020年12月31日結束。
進入2022年,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來,國內汽車市場受疫情及供應鏈短缺、上大宗商品漲價等因素影響,承受了巨大壓力。“受疫情影響,汽車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考驗。”在5月11日中汽協的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坦承,疫情進入到第三個年頭,消費需求確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買高端品牌的消費者,其需求有所放緩。
中汽協數據顯示,4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5萬輛和118.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汽車產銷量雙雙“腰斬”,為近十年來同期月度新低。
“有條件的地區盡快推出相關刺激政策。”中汽協常務副會長付炳鋒在近期呼吁,當前最緊急的問題仍是解決汽車供應鏈方面的復工復產達產,以及暢通物流運輸等方面的困難。同時考慮到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信心均受到影響,與汽車生產供給相比,終端需求的走弱難恢復,迫切需要政府盡快出臺促進終端消費的刺激政策。“當前,穩增長的關鍵是暢通汽車供應鏈和物流運輸,加快激活消費市場。”
對于或將于近期出臺的新一輪“汽車下鄉”政策,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政策應更為聚焦于縣域范圍。“新能源車和燃油車進縣城具有巨大的空間。”崔東樹表示,通過有條件的縣城發展,形成多個全新的城市化、城鎮化發展點,發展有潛力的縣域經濟體,壯大汽車消費的基石,縣城將成為我國汽車發展新的增長點,“鄉村人口目前大量向縣城轉移,消費市場在縣城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
白毅陽則表示,“汽車下鄉”意義重大,但仍需要有兩點注意。“第一,近期汽車市場供應端仍然有部分擾動,供應鏈問題尚未完全緩解。因此在拉動需求的同時,需要保證供應端穩定;第二,農村市場以中端及大眾化車型為主,需求仍然會集中在燃油車型上,需要車企平衡好新能源戰略。“白毅陽分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