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與輪店主聯盟消息,外網報道,近日德國橡膠工業協會WDK發文“敲響警鐘”,因為能源、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的大幅上漲,對德國大部分橡膠公司造成不利影響,導致收益緊張,2022年第四季度德國橡膠行業將迎來“生死存亡”時刻。
同時,德國橡膠工業協會WDK還表示,德國橡膠工業協會的成員要準備好將破產、搬遷和裁員等措施“具體化”,以應對危機。

據了解,德國橡膠制造商協會WDK總部位于法蘭克福,現有會員160家,從業人員7.6萬人。其中普通會員有116家,包括109家從事橡膠制品的企業和7家輪胎企業(阿波羅、普利司通、大陸馬牌、固鉑、固特異、米其林和倍耐力)。
其中,在德國共有15家輪胎生產工廠,分別屬于大陸集團(3家)、固特異(6家)、米其林(5家)、倍耐力(1家)。
在2016年時,德國橡膠工業銷售額就達到112.65億歐元,其中輪胎部分達49.75億歐元(約349.21億元人民幣),非輪胎橡膠制品行業為62.9億歐元;
2016年輪胎產量為76.5萬噸(公路用輪胎6330萬條),橡膠制品產量為78萬噸。2016年輪胎產能利用率為91%,非輪胎橡膠制品產能利用率80.7%。
德國化工協會:
減產只是個開始
同時,德國化學工業協會VCI 也公開表示,在“能源危機”影響下,行業面臨著“天文能源價格、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和持續供應瓶頸”等挑戰。
因此,該協會預計化學品產量將比去年下降8.5%,并表示這只是個開始。

該協會補充說:“冬季是否有必要進行天然氣配給還存在不確定性,天然氣短缺的準備工作正在‘全面展開’。”
歐洲多國輪胎企業
“生死存亡”時刻真的來了!
日前,北溪一號“斷氣”后,歐洲能源危機便開始不斷升級。“北溪1號”是連接俄羅斯與德國的天然氣管道,該管道在秋冬季即將到來的節點斷氣,沖擊了包括鋁、鋅、化肥、造紙、輪胎等多個行業。
從上面德國橡膠協會和德國化工協會的現狀來看,現在歐洲多國的化工輪胎企業面臨減產甚至是停產的打擊。
1、上游原材料供應不足
比如,輪胎制造需要合成橡膠、炭黑、各種化學添加劑,對上游化工原材料的依存度非常高。而這些化工廠大多是高耗能的產業,歐洲能源危機會加劇輪胎原材料的供應難度。

2、汽車廠減產,輪胎配套下滑
并且,汽車制造業約占德國天然氣消耗量的37%,一旦俄羅斯斷供,德國整個汽車行業便會陷入停滯。據了解,寶馬汽車2021年全部的能源消耗中,有54%來自天然氣。
寫在最后
綜上,如果歐洲能源危機持續,造成大面積停產,對于全球輪胎供應鏈都會產生影響。
同時,由于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不利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停滯、消費低迷,全球性經濟危機預期加劇,這對于全球輪胎行業也是巨大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