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8 月 16 日消息,近期全球輪胎行業動態頻頻,頭部企業的戰略調整引發廣泛關注。其中,普利司通在短短一個月內接連出售兩家炭黑工廠,動作尤為引人矚目。8 月 5 日,該公司宣布將墨西哥炭黑業務(MXCB)以 7000 萬美元出售給美國卡博特公司,這是繼 7 月初轉讓泰國炭黑工廠后,其在原材料領域的又一重要舉措。
除了炭黑業務,普利司通在華的資產調整也在推進。7 月 14 日,賽輪發布公告稱,已以 2.65 億元收購普利司通沈陽工廠股權。這座 1996 年建成的工廠是普利司通進入中國的首家生產基地,曾具備年產 170 萬條 TBR 輪胎的能力,于 2024 年 1 月停止運營。此次交易標志著普利司通正式退出中國商用車輪胎配套市場,目前其中國官網顯示的產品僅剩乘用車輪胎、摩托車輪胎和工程車輪胎三類。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與外資企業收縮態勢形成對比的是,中國輪胎企業正加速擴張。中策近期宣布投資約 5.3 億元,在浙江安吉新建年產 12 萬噸炭黑生產線,計劃今年 12 月底開工,建設期為 2 年。這一項目不僅為 12 年前規劃的輪胎項目重啟奠定基礎,更是企業深化產業鏈布局、踐行綠色智造戰略的關鍵一步。
與此同時,中策在海外的布局也在提速。其印尼 MTI 工廠擴建工程已正式動工,該工廠成立于 2024 年 1 月,同年 10 月產出首條全鋼子午線胎,作為中策海外第二家工廠,設計年產能涵蓋 500 萬條卡客車輪胎、20 萬條斜交輪胎及 350 萬條摩托車輪胎。此外,中策還計劃在該廠區配套建設炭黑生產設施,以滿足本地輪胎生產的原料需求。
曾在全球輪胎產業中以穩健著稱的日本企業,包括普利司通、住友、優科豪馬、通伊歐等,過去在中國市場擁有不俗的影響力。但近段時間,多數日本品牌在華銷量出現下滑,經銷商承接意愿降低,在原配市場和新能源輪胎領域表現平淡,線上業務推進乏力。價格方面,其定位高于多數品牌,卻不及馬牌、倍耐力、米其林,市場競爭力面臨挑戰。
面對市場變化,普利司通明確表示,出售炭黑業務是 “集中精力發展優質輪胎業務” 戰略的一部分,旨在通過 “化變機為機遇” 強化全球業務質量。這一舉措意味著其傳統垂直整合模式正在重塑,從追求原材料自給自足轉向更靈活的戰略合作。在 2024-2026 年中期商業計劃中,普利司通提出 “質量增長” 愿景,目標是打造并強化輪胎產品的 “Dan Totsu”(意為 “無與倫比”)競爭力。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保留核心研發能力并與卡博特等企業形成協同,將更多資源投向輪胎研發、品牌建設和市場拓展等高附加值領域。
住友橡膠的市場表現同樣面臨壓力。其 2024 年財報顯示,全年銷售額 12100 億日元(約合 573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2.9%;收益 880 億日元(約合 41.66 億人民幣),同比增長 13.2%。但在替換市場,中國、歐洲和北美洲均出現需求下滑,消息人士透露,2025 年住友橡膠在中國市場的情況較去年更不樂觀。
通伊歐也曾因渠道問題遭遇挑戰。2015 年重組中國子公司架構后,因三包理賠問題與約 22 家經銷商產生糾紛,直接導致諸城工廠卡車胎月銷量下滑。盡管后續通過高管商談緩解了矛盾,但對雙方信任關系的影響持續深遠。受多重因素影響,不少合作多年的經銷商選擇放棄代理日本輪胎品牌。
日本企業在華 TBR 輪胎業務的收縮態勢尤為明顯。2022 年 8 月,鄧祿普宣布自 2023 年 1 月起停止中國市場 TBR 的生產和銷售;2023 年 9 月,普利司通通知關閉中國地區 TBR 配套銷售業務;2024 年 2 月,普利司通進一步終止中國區 TBR 生產與銷售,轉而聚焦乘用車輪胎市場。
以普利司通為代表的日本輪胎企業通過出售炭黑、TBR 工廠等資產收縮業務線,而賽輪、中策等中國頭部企業則通過收購工廠、新建產能持續擴張,這正是全球輪胎行業格局變化的縮影。各大巨頭正重新審視業務邊界,通過精準的戰略取舍和供應鏈布局構建核心競爭力。
普利司通的系列調整或許并非衰退,而是主動的戰略進化,旨在以更輕盈、專注的姿態鞏固其領先地位。中國企業則通過向上游原材料、制造設備領域延伸,融合綠色制造與智能技術,從 “單一輪胎制造商” 向 “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轉型。不同的發展路徑背后,是全球輪胎市場競爭格局的深度重塑,未來行業走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