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9月10日消息,9月9日,被譽為"共和國工業長子"的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迎來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總投資近20億元的賽輪新和平年產330萬條全鋼子午線輪胎及2萬噸非公路輪胎項目正式開工。作為中國輪胎行業領軍企業賽輪集團布局東北的戰略核心,該項目不僅彰顯了企業深耕區域市場的決心,更以尖端制造技術為引擎,為傳統工業基地的轉型升級樹立了新標桿。
此次項目建設以存量資產盤活為突破口,通過對原普利司通沈陽工廠的整體收購與智能化改造實現跨越式發展。據了解,賽輪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已于2025年7月以2.65億元完成對該工廠100%股權收購,在此基礎上投入巨資進行設備升級與產線重構。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330萬條全鋼子午線輪胎(主要用于重卡、客車等商用車)和2萬噸高附加值非公路輪胎(適配工程、農業機械)的產能規模,其中非公路輪胎產品將重點布局49吋及以上巨型全鋼胎市場,契合全球市場對高端工程輪胎的增長需求。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項目全面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5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千余個,將直接推動沈陽橡膠制造子行業產值突破200億元大關。賽輪(沈陽)輪胎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漢軍在開工儀式上強調,該基地將被打造為集團TBR(卡車及巴士輪胎)高端智能制造示范標桿,目前正加速推進老設備整合與智能系統部署,確保2025年年底前實現首條產品下線。他特別提及鐵西區"保姆式"營商環境帶來的保障作用,"市區兩級政府組建專班數十次現場辦公,實現'有求必應、當日協調當日反饋',這種高效服務讓我們對扎根沈陽充滿信心。"
支撐該項目高起點建設的,是賽輪集團全球領先的"液體黃金"輪胎技術。這項通過化學煉膠工藝實現的革命性創新,成功破解了輪胎行業百年"魔鬼三角"困境——即滾動阻力、抗濕滑性能與耐磨性難以兼顧的技術瓶頸。經實測,采用該技術的輪胎滾阻降低幅度達20%-30%,在提升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同時,剎車距離與使用壽命均得到顯著優化。目前,該技術已獲得寶馬、奔馳等豪華車企的多項認證,京東平臺顯示其適配型號涵蓋255/35ZR19、235/45ZR17等多個規格,廣泛應用于高端轎車及SUV車型。
作為鐵西區秋季重點項目開工動員大會的核心項目,賽輪新和平基地的建設將與華晨寶馬第三工廠、億緯鋰能儲能基地等重大項目形成產業協同效應。鐵西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區域產業項目占比達82%,工業項目占比72%,通過"四個一批"專項行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賽輪等龍頭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鞏固沈陽作為東北地區最大輪胎生產基地的核心地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注入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