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與輪消息,海外建廠,增強出口能力,是很多中國輪胎企業布局全球市場“走出去”的第一步。

而今年也的確算得上是輪胎出口的“好年景”。
隨著歐美等經濟體在疫情中的回暖,全球對于輪胎的需求普遍提升。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截至十月份,2021年全國半鋼輪胎累計出口1905.45千噸,累計同比增長19.45%。
高出口伴隨高運費
然而,與出口增長同時的,還有暴漲的海運運費。據央視財經報道,11月份,泰越航線運價指數環比上漲了72.2%,最近一周,新馬航線運價指數環比上漲了9.8%。

新聞鏈接:
在漲價的環境下,越南以及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的一些港口的運價普遍已經飆到了3000美元以上,而即使在疫情最嚴重,運費最高時,這個價格也不過2000美元左右。
原因:需求拉動加劇東南亞運力緊張
本次漲價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東南亞各國工廠紛紛復工復產,對于海運的需求增加超出預期,運力不足從而使得運價暴漲。
另外,隨著奧密克戎變種毒株的出現,導致各港口封鎖的不確定風險陡增,加劇了市場的恐慌情緒。從而助長了海運漲價的態勢。
運費上漲影響下的輪胎企業
海外工廠依賴當地海運出口
如果說海外建廠是中國輪胎企業走出去的第一步,那么這第一步的落腳點,恰巧正是此次運費暴漲的核心區——東南亞。




國內輪胎廠家紛紛選擇東南亞建廠,很大的兩個決定因素一是東南亞地區是天然的橡膠原材料產地,二就是緊鄰馬六甲海峽這個世界航運的要沖,方便出口。
而此次東南亞海運價格暴漲的最大特點,就是運力的緊張。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出口“一艙難求”的窘境。
很多小商品還可以靠與其他商品“拼箱”、“湊箱”解決,但輪胎顯然不行。
所以,此次漲價對于海外工廠向外出口輪胎產品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
運費暴漲,出口盈利能力下降
面對如此之大的運費壓力,輪胎企業出口的盈利空間勢必受到擠壓,原本由出口提升為企業帶來的利潤很可能出現縮水的情況。
另外,為了平衡運費上漲帶來的沖擊,提高出口的輪胎產品價格是廠商幾乎必然的選擇。
但對于現階段產品技術水平不高的國內輪胎廠商,漲價產生的產品競爭力下降風險客觀存在,是否會從銷售面削弱企業出口盈利能力,尚不得而知。
庫存風險提高
如果東南亞工廠的輪胎產品因為此次運費和運力問題出現了積壓, 那么輪胎廠商就要被迫提高自己在當地的庫存。

由此產生的場租、資金占用成本和貨物折舊、損壞等因素都將大幅度提升海外工廠的庫存風險。
最壞的情形下,為了保證資金,規避庫存風險,工廠甚至可能選擇減產,而這對于剛剛走出去的輪胎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運費危機中的出路
包船出海為解燃眉之急
通常來說,包船出口這種按容積或載重噸計收運費的方式比較常規出口的成本更高。

但“兩害相權取其輕”,面對如此高昂的運費尚“一艙難求”的現狀,包船出口能保證船期,確保交付時效的特點的確是解了輪胎出口的燃眉之急。
其他海外倉就近供貨
除了從增加運力的角度考慮,海外建倉,通過就近供貨保證出口不受運力不足影響,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
今年有關于海運的負面信息不斷,從蘇伊士運河危機,到全球供應鏈危機,再到不斷的海運運費上漲。出口企業必須要提防海運風險對企業的沖擊。
為此海外建倉,就近供貨,成為了一種應對危機的思路。通過海外建倉,輪胎產品可以就近通過海運和其他運輸形式提供給貨物需求方。有效回避了海運運力不足帶來的風險。

11月18日,山東港口阿聯酋輪胎海外倉“青島港—阿布扎比”首船起航,此舉的運費比傳統的集裝箱運輸模式降低40%左右。
總結:
輪胎企業要做強,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就要進行全球化布局,經營好國際市場。
近期國際輪胎市場轉入淡季,加之國際經濟復蘇腳步放緩和疫情擴散風險的提高,未來國際輪胎出口市場有一定的萎縮傾向。
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