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指標的使用意義一般有兩種,一是檢測炭黑自身的性質,二是檢測炭黑添加到膠料中以后膠料的性能。
目前,炭黑指標主要吸碘值、吸油值、壓縮吸油值、著色強度、CTAB吸附比表面積、STSA外表面積、NSA總表面積、加熱減量、傾注密度、300%定伸應力、灰分、篩余物和細分含量等。
各項炭黑指標的介紹:
1.1 炭黑結構
炭黑結構是指炭黑在生成過程中處于高溫火焰區,粒子連接成長鏈并熔結在一起而成三度空間的聚集,此為一次結構,也是主結構。一次結構是化學結構,在加工過程中不易發生變化,是炭黑在橡膠制品中的最小分散單元。一次結構之后由于范德華力形成的疏松締結物,是二次結構。
炭黑結構對產品的性能有重要的影響。高結構炭黑的聚集體之間的空間更多、能夠容納更多的基體材料、會造成體系粘度上升。同時高結構炭黑聚集體間互相作用小、更容易分散。
DBP吸收值和壓縮樣DBP吸收值這兩項指標是反映炭黑結構和結構性能,DBP吸收值測出的是炭黑在自然狀態下,即一次結構二次結構并存的結構指標,而壓縮樣DBP吸收值是經高壓將炭黑的二次結構全部破壞成一次結構后得到的炭黑結構指標,因此它更能體現的是炭黑在膠料中的結構狀態,顯然與膠料性能的相關性更強。
2.2 炭黑粒徑
炭黑粒子大小一般以平均粒徑或者比表面積表示粒徑是指單顆炭黑或者聚集體中原生粒子的大小,單位為nm(納米)。除熱裂解炭黑外,幾乎所有炭黑的球形粒子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在炭黑生成過程中聚融在一起形成炭黑聚集體的一個區域。炭黑粒徑大小與炭黑的性質有很大的關系。粒徑直接影響炭黑的其他性能和使用性能。如粒徑越小,比表面積越大、補強性能越好、分散性越差。
2.3 炭黑比表面積
吸碘值、CTAB吸附比表面積、氮吸附比表面積、STSA這四項指標是反映炭黑粒徑大小和比表面積,比表面積是指單位質量或單位體積內炭黑粒子表面積的總和。炭黑的比表面積分為外比表面積、內比表面積和總比表面積。近年來,比表面積取代了粒徑作為炭黑品種分類的主要依據
2.4 炭黑著色強度
炭黑著色強度是將白色或彩色顏料和炭黑混合時,炭黑的著色能力。著色力對炭黑來說非常重要,著色力越強,用量也就越少。
炭黑的著色力基本上和炭黑粒徑大小成比例,與炭黑的結構也有一定關系。但是,這個關系不是簡單的關系,因為炭黑著色力的大小,不僅取決于粒徑的大小,也取決于它的表面特性,所以說黑度與著色力不是正比關系。黑度與著色力成反比、著色力越高對應黑度越低。
2.5 炭黑雜質(該項指標不合格可判定為不合格品),炭黑的雜質,一般是通過不同規格的分樣篩進行測定的。將不能通過20目(篩孔直徑840um)的過大顆粒稱為雜質。炭黑中的顆粒狀雜質有硬炭、鐵屑、爐料碎屑以及包裝運輸過程中混入的異物等。
2.6 300%定伸應力
定伸應力實質上是反映了硫化膠網狀結構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的能力。將硫化膠試樣拉伸到一定伸長時所需的應力,除以試樣拉伸前的橫切面積,所得的值叫定伸應力。拉伸300%時定伸應力常用作衡量硫化膠補強性的尺度。定伸應力受炭黑結構的影響較大,結構升高,定伸應力隨之上升,另外,定伸應力與炭黑比表面積及表面活性也有一定的關系。
2.7 灰分
炭黑的灰分可定義為在高溫爐中燃燒后殘留物的量。炭黑中的灰分主要來源于原料油和工藝用水(急冷、濕法造粒)中的無機物和溶解的無機鹽類。
每項炭黑指標對炭黑性能在下游產品使用中體現出的不同作用是有實質的影響的。
以上就是關于炭黑指標的應用意義的相關內容,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