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2022年是中國輪胎行業數十年難一遇的寒冬,無論結果如何,2022已經成為歷史。2023年是輪胎人重新出發的一年,隨著疫情的放開,輪胎行業在今年以及未來會有哪些新的變化?

近期,《汽車服務世界》對話汽車后市場的幾位知名創始人,針對2023年市場前景、資本等領域的趨勢進行采訪。同時,車轅車轍也根據幾項報告,預測輪胎行業未來的趨勢,希望能對廣大輪胎人有所啟發。
汽后市場,燒錢燒不出未來
2022年資本在汽車后市場進一步冷淡,針對這一現象,大部分創始人提出了相同的觀點:資本在2023年會繼續低迷。
快準車服蔣仁海:2022年資本變冷有行業的原因(汽后行業很難通過燒錢迅速形成絕對優勢),也有資本本身的原因(中美關系,退出不順),2023年還會繼續冷。
三頭六臂宋繼斌:資本不光是在整個后市場變冷,大部分行業都不好。主要的原因是兩點,一是投資周期調整,二是缺少確定性。

2023年會比2022年好一些,會有一些投資恢復,但不會像前一個周期那樣旺盛。
某企業創始人(匿名):資本不僅僅在后市場冷淡,應該說除了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極少數領域,資本市場都很冷。
2023年依然會充滿挑戰,美元資本短期內很冷,而人民幣大部分是國資,政府當前還有很多優先事項要處理,春天一定會到來,但冬天很漫長,以樂觀心態做好悲觀準備。
小拇指蘭建軍:2022年資本在汽車后市場進一步冷淡的原因并不是因為疫情,而是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超過了35%,但是現有后市場的商業模型都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之上。當新能源車成為未來必然趨勢時,基于燃油車的商業模型特別是仍然沒有形成盈利的項目,就失去了長遠的投資價值。
預計2023年基于新能源車的后市場商業模型仍然不會成熟,也必然不會吸引資本的青睞。
百援精養趙明:資本受挫的原因主要是兩點,第一,該行業的行業屬性和資本進入該行業的目的錯位;第二,不了解行業,不了解企業導致的盲目投資。
經過大浪淘沙,一些優秀的黑馬會慢慢顯現,投資環境將會越來越好。
邦邦汽服龔托:資本在汽車后市場領域從2019年開始就逐步冷卻下來了,也更加的回歸了理性,開始注重產業的本質和企業經營的硬實力,本質上汽車后市場還是個“慢產業”,一味的復制純互聯網的打法不可能很快得到顛覆性的結果。
我認為2023年現狀仍將持續,因為資本市場已經摸清楚汽車后市場了。
車轅車轍認為,輪胎相較于汽車后市場,輪胎在資本圈并沒有那么活躍。

但在新能源汽車不斷滲透市場的大環境下,新能源輪胎、綠色輪胎、智能輪胎以及輪胎新材料,或將是資本重點關注的對象,這對輪胎企業的科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頭部企業相較于小企業更具競爭優勢。
2023年,市場后勁十足
新的一年,汽車后市場以及輪胎行業的生意會更好還是更差?有哪些新機會和挑戰?
快準車服蔣仁海:2023年后市場需求應該是前低后高,慢慢走向復蘇的過程,有部分企業會退出,能健康發展的企業市場占有率會提高。
三頭六臂宋繼斌:2023年我們整體上會在一季度略微低一些,但是在以后會好一些,一定比2022好,數字化的發展和行業的融合會繼續。
某企業創始人(匿名):中國后市場生意會比2022好一些,一方面出行放開了,里程數肯定增加;另一方面消費能力下降了,二手車、車后服務會增加。消費會兩極化,一方面高端消費增長;另一方面更高性價比的品牌件、工廠件機會增加,消費會更下沉。
小拇指蘭建軍:2023年是我國疫情后全力拼經濟的大年,各種政策利好已經出現了,三億輛燃油車的車齡已經達到7歲以上,正是維修服務的好時間。只要達到經濟環境穩定,只要練好內功,運用好抖音等新媒體的營銷,燃油車維修售后市場開始進入收獲期。
百援精養趙明:上半年可能會持續低迷,下半年會快速復蘇。
邦邦汽服龔托:汽車后市場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好的,不管從疫情管控放開還是國家鼓勵經濟復蘇的角度看,還是國家對于汽車后市場的相關產業政策看。
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還是目前機會比較大的,同時,隨著車主消費能力提升和需求的多元化,社會修理廠面臨更高的獲客成本和更多的客戶流失率,運營上面臨比較大的轉型升級挑戰。
車轅車轍認為,輪胎行業也將迎來復蘇,特別是全鋼胎經歷了一年多的極寒期。經濟復蘇發展是疫情后時期中國的頭等大事,基建物流行業恢復將拉動全鋼胎的增長。

而疫情封鎖帶來的報復性消費、自駕游,都有助于替換輪胎需求增長,同時國家針對新車、二手車交易的關注,也會帶動半鋼胎銷量提升。
積極求變,力爭做大做強
對于企業而言,2023年發展關鍵詞是什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快準車服蔣仁海:我們的發展關鍵詞:優勢業務堅持高質量發展,新業務持續探索。靠自身的能力實現持續盈利和發展。
三頭六臂宋繼斌:“進攻”。行業在不斷地加劇分化,有大量的出清機會,抵抗和防御力量也都不強,我們應該抓住2022打下的堅實基礎,順勢而為。
某企業創始人(匿名):聚焦再聚焦,取舍之間,舍比取更重要,守住底線,知道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踏實服務好客戶、做好經營是根本。
小拇指蘭建軍:2023年,3億輛汽車服務剛需是確定的,但是許多商業的底層邏輯發生了根本變化。流量靠抖音、存量靠內功、盈利靠體系,門店只有全面提升營銷、管理、供應的效率和能力,一定能夠在2023年獲得更大的發展。
百援精養趙明:我認為2023年的發展關鍵詞就一個字,“變”。
邦邦汽服龔托:關鍵詞是“高質量發展”與“核心能力”,從配件產業鏈到車主服務端,從B端服務層面穿透到C端服務層面,在2023年都要聚焦到發展的質量上,要有質量的增長。同時,要做到高質量發展,也依托于企業核心能力的增長,所以第二個關鍵詞是“核心能力”。
車轅車轍認為,輪胎行業在2022年經歷了破產倒閉潮,雖然疫情有很大部分原因,但歸根結底是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資金能力以及競爭力不夠造成的。
國內的輪胎行業已進入競爭慘烈的微利時代,產品同質化嚴重造成低價競爭橫行,想要擺脫這種困擾并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去,輪胎企業要提高品牌價值,精準市場定位,積極創新渠道模式,防止客戶流失。
中國輪胎未來的趨勢
2023年是一個關鍵節點,因為這是疫情放開后的第一年。放開后,群眾的消費習慣及用車方式有很大改變,其中對輪胎行業的影響有以下幾點:
居民收入下降,存款下降
用車頻次上升
線上消費頻率上升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而這四點分別對應著輪胎市場未來的趨勢:
高性價比輪胎更受歡迎
替換輪胎需求增長
輪胎電商茁壯成長
輪胎性能、尺寸升級
1、高性價比輪胎更受歡迎
疫情以來,人們的消費觀念不斷變化:相比去年,“多儲蓄,少消費”的觀點認同度提高,尤其是高線城市、70/80后高收入人群消費保守化傾向十分顯著。
疫情期間,私家車保養費用減少,主要是原因一是用車減少了,而第二大原因則是面臨經濟緊張的狀況,節約開支。因此,車主在維保換胎時,可能會減少消費,更加注重性價比。

中國輪胎性價比高是毋庸置疑的,國產輪胎將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國貨崛起在疫情期間就是一個趨勢,包括新疆棉事件、鴻星爾克事件更是將國貨消費推向了高峰。
2、輪胎替換需求增長
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費者用車頻次對比疫情時期有增加,尤其家庭月均收入高于3萬元群體預期用車頻次會增加的比例顯著高于其他群體。

具體來看,高齡(60后)、高收入(家庭月收入高于3萬元)消費者中,預期未來半年輪胎花費會增加的比例顯著高于年輕、低收入消費者。

中國乘用車替換胎零售2022年上半年下跌16%,預計下半年市場可以實現2%的增長,這一增長將在放開后的2023年進一步擴大。
3、 電商茁壯成長
疫情期間,線上平臺成為了輪胎重要的消費渠道。相關報告預計,2022全年輪胎零售量預計達到1.52億條,同比2021年下跌7%,線上市場有2%的增速,線下則預計下跌10%。

很多人認為,疫情是導致線上消費行為增多的原因,隨著2023年放開,線上輪胎交易將會減少,這是不正確的。
車轅車轍認為,輪胎企業在電商平臺的巨大投入并不會因為疫情放開就舍棄,同時線上交易能夠減少渠道成本,提高企業零售利潤。
2023年輪胎企業會繼續進行線上建設,線上交易仍然是企業未來的重要銷售渠道。
4、輪胎性能、尺寸升級
2014到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從約30萬輛快速增長至約6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則從約4萬輛增長至約300萬輛,為新能源汽車主要消費國。2020年疫情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更是逆勢增長。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本質的區別,將促進輪胎企業的產品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國內市場已經有超過12個品牌發布了為新能源汽車設計的花紋;超過12個品牌發布了靜音棉技術輪胎,覆蓋規格達到35個;超過8個品牌發布了自修復輪胎,規格覆蓋達到27個。
以靜音棉輪胎舉例,原配胎市場中,截至2021年,245/45 R19成為靜音棉輪胎中保有量第一的規格,市場占比高達27%。同時,靜音棉原配胎Top 5規格中,最小的輪胎尺寸也是18寸。

中國輪胎要把握住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良機,加大在替換和配套市場方面的推廣投入和渠道建設,爭取實現對外資品牌的“錯道超車”。
(原標題:對話6位連鎖老板:2023輪胎業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