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中國經營報消息,隨著上市公司一季度報陸續出爐,動力電池上游企業市值不斷上漲,而動力電池企業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調整”成為業內的關鍵詞,包括原材料價格、電池產品價格、供應量、梯隊排名等,均產生了新變化。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2022年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約46.87GWh,同比增長140%。其中,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企業合計約為44.37GWh,占總裝機量的95%。除了一梯隊穩居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的大客戶訂單明顯增多,競爭日益激烈。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得益于與新能源車企的捆綁,一梯隊的弗迪電池透露出推向資本市場的意愿,包括LG新能源、蜂巢能源、中創新航等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上市計劃正在進行中,而欣旺達、巨灣技研等動力電池企業也陸續獲得投資者青睞。
在各路資本的加持下,動力電池企業爭奪市場份額的同時,攪動起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利益鏈的變化,新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車企捆綁下的二三梯隊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景氣度高漲的帶動下,動力電池行業也隨之迎來增長期。記者翻閱包括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國軒高科等動力電池企業2022年一季度報發現,動力電池企業一季度營收均正向增長,但受原材料價格影響,當季毛利率普遍下降。
根據孚能科技2022年一季度報,該司當季實際出貨量約為2.4GWh,營收同比增長高達317.9%,毛利率轉正為6.81%,接近業內平均水平,虧損額收窄至2.44億元。對于營收大幅增長,孚能科技在2021年報中提及,多家客戶的項目在當年度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其中包括對重要客戶戴姆勒EQS、新款EQA、EQB車型的供貨;同時,廣汽集團對公司的采購量亦顯著增加。
得益于新能源車型需求的增加,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營收水漲船高。除了孚能科技,目前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三的中創新航,也是在廣汽集團旗下新能源品牌廣汽埃安等車企的扶持下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盡管從近年動力電池企業市占率數據而言,寧德時代仍占據超50%的比例,但實際上,為打破動力電池行業出現寧德時代“一家獨大”的局面,新能源車企早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動力電池后盾,提升議價空間,打造更穩定的供應鏈體系。
對于車企此舉的原因,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曾表示,一是電池供應商一家獨大風險過高;二是隨著市場空間的擴大,整車廠不想只給上游“打工”,也試圖去改變寧德時代的壟斷局面和爭奪相應的定價權。
但近期,被車企扶持而上的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也開始調整價格,試圖提升議價能力。至此,車企與動力電池企業的博弈有了微妙的變化。
在孚能科技2022年一季報中,該司對業績大幅增長的解釋為,公司議價能力大幅提升,不僅向客戶提價且形成了更為合理的價格聯動機制,導致公司產品單價較上年有較大幅度提升。
長期以來,通過低價換取市場生存空間是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的慣用策略,包括中創新航、孚能科技等,自2021年10月以來,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開始陸續調整售價,對捆綁的車企議價能力提升,但毛利率的提升仍有待突破。
獲資本青睞謀求上市
誠然,在當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大背景下,業內絕大部分動力電池企業均已調整售價。記者就漲價事宜聯系寧德時代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已回應投資者相關問題。在5月4日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中,寧德時代表示:“基于目前供應鏈和上游情況,客戶對我們這次漲價表示理解。”總體來看,寧德時代已基本完成與客戶的協商調價,將在第二季度逐步實施落地。
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2022年一季度數據,寧德時代僅通過供貨特斯拉,裝機量已突破9萬臺,而比亞迪通過供貨自家車型,裝機量突破25萬臺。除了一梯隊已上市的寧德時代,在2021年上海車展期間,比亞迪相關人士曾向記者表示,在未來一兩年有計劃將弗迪電池推向資本市場。
今年來,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也加緊了向資本市場進軍的節奏。蜂巢能源已于今年年初完成科創板IPO輔導備案;備受矚目的中創新航已于3月初遞交招股書,謀求港股IPO;而國軒高科也正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
除了上市規劃,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正迎來投資上升期。比如今年2月,欣旺達引入19名投資者,其中理想汽車關聯公司江蘇車和家、蔚來汽車關聯公司蔚瑞投資分別增資4億元、2.5億元,小鵬汽車通過Sky Top LLC間接出資4億元,上述三家造車新勢力分別持有欣旺達3.21%、2.01%和3.21%股份。
而起步階段的初創型動力電池企業也因行業崛起被資本偏愛。5月初,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完成A輪近10億元人民幣融資,包括騰訊投資、瀚暉投資、廣州基金等機構參與了該輪投資,同時也得到了老股東的持續追加投資。而在上一輪融資中,巨灣技研估值達80億人民幣,正式晉升獨角獸。
巨灣技研表示,本輪融資后將持續強化XFC(eXtreme Fast Charging)極速充電技術研發、加速提升XFC極速電池的產能,積極促進XFC超充生態推廣。包括巨灣技研總部一期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建設、合作產能建設等,預計2023年新增XFC極速電池產能8GWh,具備為12萬輛新能源汽車實現配套的能力。
顯然,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影響下,動力電池企業需求爬坡,隨之帶來增資擴產的勢頭。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蜂巢能源、欣旺達、中創新航等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作為主力軍拓展生產線,企圖以此謀求更多的市場份額。
逐步“蠶食”市場份額
根據中國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數據,2021年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產量為220GWh,同比增長165%。而在2021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中,寧德時代市占率高達52%,而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市占率則在1.27%~6.14%之間徘徊。
近年來,在獲得車企扶持后,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占率排名起伏明顯,盡管仍與寧德時代有所差距,但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正有計劃地悄然“蠶食”市場份額。
在技術層面,比亞迪放話“刀片電池”全產業鏈開放共享。當前,基于成本的考量,磷酸鐵鋰電池正成為車企搭載動力電池的新選項。得益于此,“刀片電池”等類型的磷酸鐵鋰電池給市場帶來了一波沖擊。
與此同時,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蜂巢能源之間也有關于電池相關專利的糾紛。今年5月初,在寧德時代網上業績發布會上,董事長曾毓群回應公司分別起訴中創新航、蜂巢能源等競爭對手時稱,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曾毓群還提及,寧德時代與塔菲爾新能源也有過類似訴訟,并取得勝訴。塔菲爾新能源向公司提出技術授權需求,這樣既能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也能共同推進行業發展。
技術的跟進、成本優勢差距縮小等綜合因素作用下,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狂奔在拓展市場份額的道路上。但與此同時,在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發力拓展新合作伙伴、謀求上市、規劃融資之際,動力電池“白名單”政策取消,國外的動力電池企業也在掘金國內動力電池市場。
包括LG化學、SK Innovation、松下、三星SDI等企業均已在國內進行投資,且與車企達成合作事宜。早在2019年,LG化學已與吉利汽車成立合資公司,從事生產及銷售電動汽車電池;韓國SK Innovation則在常州建立動力電池廠,預計年產7.5GWh等。
面對一梯隊動力電池企業和國外動力電池企業,二三梯隊動力電池企業各自為營,與車企的議價如何破局而上,如何拓展新的市場份額,分散供應商和客戶高集中度風險,擴產格局下的市場策略仍需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