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商業網消息,1992年之前,中國市場還在實行計劃經濟模式,當時有能力有關系的人把輪胎從工廠搞出來,轉手賣掉,一條輪胎的利潤就有幾百元。他們就是早期的輪胎經銷商。據了解,當時一條出廠價只有一百八九,但經銷商轉手就能賣四百七八,而且輪胎產品供不應求。

說白了誰能從輪胎工廠拿到貨,誰就有錢賺。但隨著計劃經濟慢慢轉化為市場經濟,外資輪胎品牌逐漸進入中國市場,國產輪胎企業瘋狂發展,輪胎產量供過于求、競爭加大,輪胎經銷商的日子也越來越難了。

上市輪胎經銷商,利潤實慘
無錫豐華智慧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華),成立于2008年12月30日,是目前國內唯一上市的輪胎經銷商。

2021上半年,豐華財報顯示營業收入為5998.38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29%;歸屬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負122萬,凈利較去年同期減少37.05%。半年的時間,營業額5998萬元,賠了122萬元。這雖然是輪胎行業的個例,但也側面反映出:輪胎經銷商,日子確實不好過。

輪胎經銷商利潤,越來越少
倒退三十年,經銷商從廠家拿到輪胎出手,一條輪胎就能賺近300,現在呢?一條輪胎30的利潤也不保了吧。不知從何時開始,輪胎經銷商的利潤開始越來越少,甚至有些輪胎經銷商只依靠廠家的返點生存。更有甚者,賣一條輪胎賠5塊,經銷商被迫做著賠本的買賣。

不斷被壓縮的利潤,加上今年不斷上漲的運費、逐步上升的人工成本、倉儲成本,輪胎經銷商的日子更難了。

一手托兩家,賬期很頭疼
說輪胎經銷商日子不好過,就不得不提讓輪胎經銷商頭疼的賬期問題。如果你說現在誰還賒賬啊,都是現款現貨,那你真就大錯特錯了。

周末走訪線下輪胎店,輪胎人普遍反應當下市場不好,日子不好過。某卡客車輪胎店主表示:現在的輪胎產品從銷售到裝車連10%的毛利都保證不了。除去人員工資、店鋪費用,輪胎店的凈利更是少的可憐。現在輪胎店全靠經銷商的賬期支持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據了解,越是大經銷商對終端的賬期支持就越是到位。但輪胎企業發貨卻要現款現貨,輪胎經銷商一手托兩家,售后、賬期、服務都得到位。

輪胎經銷商,正在被取代
利潤越來越少,各項服務卻要越來越高是當下市場環境對經銷商生存的苛刻要求。即使如此,輪胎企業也在不斷嘗試新渠道,經銷商正在被取代。

今年3月份,固特異推出了“飛足e購”,“飛足e購”不僅僅是一個BtoB的貨源調配平臺。更是一個可以在未來讓輪胎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更加無礙,更加有利于解決車主個性化需求和輪胎使用問題的平臺。固特異的這個模式意圖明顯,未來會直接跳過經銷商甚至是跳過輪胎店,直接toC,輪胎店也有可能成為服務商。

2019年4月,米其林推出RTM模式,這個模式從北京開始,之后的7月落地河南。短短數月,米其林的這種模式就在全國各地迅速開展。RTM模式是什么?據了解,這種模式被稱為深度分銷,起源于上個世紀末。當時國內流通業不發達,美國寶潔讓銷售人員與經銷商合作,一起管控物流和促銷活動。后來廠家直接管控經銷商的模式迅速取得效果,越來越多的企業爭相模仿。簡單來講,經銷商不再是中間商,并且是不能控制銷售的價格,換一種說法就是經銷商已經成為了服務商和物流配送。

2021年7月,賽輪集團攜手經銷商,推進“產銷一體化”的模式。這是將輪胎經銷商放在了同一個階級上,兩個合力去做好渠道,產銷成為共同體,創新價值鏈的營銷模式。也就是將之前可能會存在暗處的生意擺在了臺面上,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廠家和經銷商共同分攤風險,彼此透明。缺點可能就是經銷商未來的決策會不會有掣肘。

從固特異的“飛足e購”,米其林的RTM,到賽輪集團的“產銷一體化”,不難發現,世界巨頭到國內大廠,輪胎渠道正在發生改變,傳統經銷商對市場的掌控能力正在減弱。

今年,輪胎經銷商的日子實屬艱難,可未來,輪胎經銷商還有好日子過嗎?
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