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啟動對華橡膠輪胎反規避調查
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9月13日消息,2021年9月10日,土耳其貿易部發布第2021/42號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重型車輛、農用車及施工機械用新橡膠輪胎啟動反規避立案調查,審查原產于中國的涉案產品是否通過馬來西亞轉口至土耳其以規避反傾銷稅。
其實這已不是土耳其第一次針對中國輪胎展開的調查,從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上可以看到,自2004年開始,土耳其就開啟了一次又一次對于中國輪胎的反傾銷調查。2004年8月20日,土耳其對原產自中國的橡膠輪胎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2005年8月20日,土耳其對中國涉案產品作出反傾銷終裁并開始征收到岸價(CIF)60%~87%的反傾銷稅。2017年12月2日,土耳其經濟部發布第2017/33號公告,對中國涉案產品作出第二次反傾銷日落復審肯定性終裁,繼續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為到岸價的60%。
遭遇雙反十余年的中國輪胎
雙反一直以來就是我國輪胎出口面臨的難題之一。以美國為例,2009-2021年,美國針對中國輪胎進口的“雙反”調查就有近十起,幾乎是每年都會針對中國輪胎“找茬兒”。期間,除了中國OTR輪胎“雙反”稅令被撤銷外,其余多起雙反幾乎都是以中國輪胎企業申訴無效落幕。隨著雙反越來越頻繁,最終中國轎車輪胎逐步退出了美國市場。此外,印度、巴西、白俄羅斯等國家對于中國輪胎的態度也不友好,近年來也是雙反措施頻出。
誰吃了雙反的紅利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海外市場一次又一次針對中國輪胎的雙方并非是其宣稱的那樣——為了其本土企業員工的利益。事實上,美國針對中國輪胎的雙反其實是“別有用心”。不少國家就是打著“雙反”的旗號為自己牟取更多的利益和選票。其中,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就是最為鮮明的例子。
每一次,USW在提交針對中國輪胎進口的“雙反”調查申請時,其給出的理由都是“保護美國工人的利益,保住美國工人的飯碗”,但是十余年下來,大家都未看到其做法對于美國的經濟利益包括其工人就業有任何實際用處。事實上,有不少調查指出,“雙反”最終損害的反倒是美國消費者利益。
最好的佐證便是2009年,奧巴馬簽署中國進口輪胎實施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總統令后,換來的不是美國當地輪胎工更多的就業機會,相反是一路猛漲美國當地輪胎價格。據悉,在2009-2014年間,美國從中國輪胎企業身上加征了30多億美元的關稅,僅增加了1000多人的就業,但大量美國輪胎消費者每年卻要為此多付出100多億元的代價。美國輪胎漲價了,但是美國的輪胎工并沒有增多,當然美國輪胎工的工資也沒有增加更多的鈔票。到底是誰吃了“雙反”的紅利,誰又在為“雙反”買單,我們一目了然。
中國輪胎海外市場依舊熱賣
當我們發現一件事情的本質時,我們離勝利已經越來越近。海外市場頻頻發出的“雙反舉措”,不過就是擔心中國輪胎憑借便宜的價格拿走其更多的輪胎市場份額。但是其忽略了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后中國輪胎早已擺脫了低價這一唯一優勢,而是靠著強大的研發能力向著中高端產品大步向前。在美國著名輪胎電商網站上,熱銷款式中有不少屬于中國輪胎,在其相關評論中,我們看到的不少消費者對于其價格的贊美,而是對于其高質量(尤其是耐磨和油耗方面)的稱贊,不少中國輪胎已經成為了美國消費者回購率最高的輪胎之一。
核心競爭力的增加讓中國輪胎有了更多對抗雙反的底氣!數據顯示,目前美國仍是中國商用車輪胎出口的最大市場,而想要繼續保持這一優勢,就需要中國輪胎企業持續向技術型、效益型轉變。最后當然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國輪胎企業在面對國外出現的反傾銷調查時,一定要積極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積極應訴,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