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www.boilnfry.com)據輪胎世界網消息,去年以來,海運費用高漲、倉位緊張,成為輪胎出口商們最頭疼的事。
近日,某國際知名航運咨詢公司專家Martin Dixon,接受外媒訪問,道出了全球性航運危機的原因,并分享他對未來市場的看法。
輪胎世界網整理了他的主要觀點,以增進國內輪胎出口商對整個市場的了解。

新冠疫情打亂一切
正常情況下,東南亞生產的輪胎,90天內即可船運至北美港口并上市。如今,這個過程需要半年甚至更久。
Martin Dixon認為,船期延長和運費大漲,根源還是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
疫情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貨運需求極不穩定,因此,航運公司只能縮減運力,而這進一步影響了集裝箱供應鏈。
具體來講,去年上半年,隨著全球經濟因新冠疫情停擺,貿易量嚴重萎縮。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航運公司大幅削減運力。在一些貿易航線上,由于取消航次,運力減少了30%。這嚴重破壞了集裝箱的循環利用。
因此,在貿易不平衡的地區(如亞洲和北美之間),一邊是集裝箱堆積如山,一邊是“一箱難求”。
這意味著,去年下半年貿易強勁復蘇的時候,在需要的地方卻沒有足夠的海運集裝箱。
與此同時,航運公司大量增加航班量,以適應激增的市場需求。這導致去年底各大港口越來越擁擠。
此外,部分港口的運轉,也受到疫情傳播的限制。
這期間,還同時發生了蘇伊士運河擁堵、陸地運輸鏈破壞(貨運和倉儲企業受到疫情影響)等等。
所有這些不同因素,在全球范圍同時發生,對貨運行業的供應鏈,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
運費降不下來了
在疫情爆發前,將一個40英尺長的集裝箱,從上海港運到洛杉磯港,成本通常在1500美元左右。
如今,這樣做的成本,翻了4倍,達到6000多美元。
所以,運費也跟著大幅上漲。
Martin Dixon稱,不僅是亞洲到北美,亞洲到歐洲的貿易,運費上漲了近7倍。
他解釋道,運費上漲有兩個主要原因。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供應鏈遭到破壞,更重要的因素,是市場本質發生了變化:從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
后一個因素對運費的影響,會更加長遠。
10多年來,航運業處于產能過剩狀態,運費一直很低。
一些貨運供應鏈上的企業,長期無法盈利,陸續退出市場。
在疫情爆發期間,這些公司更是遭受重大考驗。
Martin Dixon表示,如今,航運業的市場集中度提高,少數運營商控制著大部分市場。
因此,高運費已成為貨主們需要面對的新常態。
從中期來看,航運費絕對恢復不到此前每箱1500美元的價格了。
危機短期內不會逆轉
不少輪胎外貿人員,期待航運困局在下半年能得到緩解。
Martin Dixon認為,短期內,情況不但不會緩解,還會變得更糟。
他表示,因為國際貿易正進入集裝箱運輸的旺季,零售商和制造商正在為年底的銷售高峰積累庫存。
因此,短期內,港口擁擠仍會是一個大問題。
一旦旺季過去,進入第四季度,情況可能會開始有所好轉。
Martin Dixon稱,在中國農歷春節前,航運業都會非常繁忙。預計這種狀況,將持續到明年第一季度末。
更多炭黑資訊,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