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按計劃組織內部員工培訓,邀請中橡協老會長、現協會高級顧問鞠洪振老領導,為協會員工講述中橡協和橡膠行業的歷史,分析協會的作用和任務。鞠洪振表示,我國橡膠工業歷史上出現過兩個“黃金發展期”,“十四五”將會迎來第三個含金量更高的“黃金發展期”,新一屆中橡協將肩負著更具挑戰的歷史使命。

中橡協會長徐文英,監事會監事長、名譽會長鄧雅俐,以及中橡協全體人員參加了培訓。中橡協副會長兼秘書長雷昌純主持了培訓。


協會的歷史
從1964年國家成立中國橡膠工業公司,到1970年國家成立煉化大組并設立橡膠小組,1978年成立化工部并設立橡膠司,再到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老一輩的橡膠人艱苦卓絕、排除萬難,為我國橡膠工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83年,應行業要求,化工部橡膠司、生產司和調研室組成調查小組,對以什么樣的形式成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進行調研;1984年,橡膠司向化工部黨組呈送了“關于成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報告”,化工部以(84)化橡字0729號文向國家經委報送“關于成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請示報告”,并在當年得到國家經委的批復,同意成立中國橡膠工業協會。
中橡協下設9個分會:輪胎、力車胎、膠管膠帶、膠鞋、乳膠、橡膠制品、再生膠、炭黑、機頭模具,分會掛靠在相應的企業。在9個分會先行成立的基礎上,1985年4月12~14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在青島召開了成立大會。會議選舉產生了由50人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選舉化工部橡膠司司長黎揚善為理事長,組成15人的常務理事會;任命曲春茂為秘書長,秘書處設在北京化工部橡膠司。
2000年以后,中橡協又根據行業發展需要,先后設立了橡膠助劑、骨架材料、橡膠材料、營銷、測試等專業委員會,最終形成了一個產業鏈完整的大行業協會管理模式。
由于國家體制改革,中橡協經歷了由掛靠在化工部橡膠司,到掛靠中聯橡膠總公司,最終總會和分會完全取消掛靠,建設成為完全自主、自立、自律、自強的中國橡膠工業協會。
協會的使命
自中橡協成立以來,始終以服務行業為宗旨,開展了行業發展五年規劃的制定、生產調度統計以及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產品更新和技術改造等工作,并在行業訴求上傳下達、國際貿易摩擦應對、國際交流合作、技術標準和綠色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起到了政府、行業和企業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鞠洪振老會長說,我國橡膠工業歷史上經歷了2個“黃金發展期”。一是從1964年中國橡膠工業公司成立到國家“三線建設”時期,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推進老廠改造、新廠建設和技術進步,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從原材料到生產和銷售完整的橡膠工業體系。二是改革開放以后,通過引進子午胎技術及設備并消化吸收創新國產化,橡膠工業技術水平、產品質量達到了新的高度,2005年開始,多個橡膠產品產量成為世界第一,2006年協會就明確提出了建設世界橡膠工業強國的目標。通過“十二五”“十三五”的自主創新,我國橡膠工業已經奠定了邁向橡膠工業強國的堅實基礎。
為此,老會長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橡膠工業將迎來第三個含金量更高的“黃金發展期”,這是新一屆協會肩負的歷史使命。
協會應該做什么
鞠洪振老會長認為,協會的工作每年都應該有所創新。他提出三點建議:
其一,行業“十四五”規劃已經發布,應該將其分解、細化。歷史上,行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消化吸收國產化等工作,都有完整的工作體系。在“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下,行業自主創新應該以企業為主體,協會要加強組織、協調、總結和推廣,并建立新產品、新技術的標準及評價機制。
其二,大數據信息化方面大有可為。通過互聯網、手機APP等平臺,形成行業及市場動態、企業發展、品牌建設與宣傳、網上展示、人才交流、會員信息及數據統計分析等綜合平臺,擴大行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其三,應該大力宣傳中國橡膠工業改革開放自主創新的經驗。通過對行業有發展特色、有代表性的優勢企業進行調研,總結經驗,探討他們的發展路徑,最后通過這些典型案例,總結出中國橡膠工業的自主創新之路。
協會應該如何看待自己
鞠洪振老會長認為,協會的宗旨是為行業服務,是政府、行業和企業的紐帶,是行業創新發展的領軍者,是當之無愧的行業帶頭人,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因此,協會領導必須懂政治、懂業務,要想大事、干大事、有大局觀,起到帶頭人和組織者的作用;應做好協會的頂層設計,問計于民,做好協會的創新和改革方案。
徐文英會長最后表示,我們這一代的協會人趕上了含金量最高的行業“黃金發展期”,這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她感謝老一輩協會人為中橡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協會就是要一代代薪火相傳,感謝鞠洪振老會長對協會的定位和提出的建議。她表示,新一屆協會班子要在其位,謀其政,穩健改革,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