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也是推動一個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全國105個化工類國家一流專業代表了我國化工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代表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未來發展的希望。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建黨100周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十分高興今天能有機會結合行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同高等院校的領導和老師交換一下行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意見。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已經進入向強國跨越的關鍵時期
新中國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幾乎是從一窮二白基礎上起步的,經過7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了世界大國的行列。201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銷售收入就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在“十三五”規劃編制時,我們提出了“要邁出由大國向強國跨越步伐”的發展目標,極大地調動了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熱情和干勁。
什么是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呢?我們認為,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至少有四大標志:一是具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占據行業制高點的核心技術;二是具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三是具有全球領先的行業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四是具有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技術、管理創新人才和知名品牌。
由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系統工程和難度很大的開拓任務。當“十三五”規劃發布時,就有跨國公司的CEO問我:“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向強國跨越大約需要多長時間?”我給他們的回答是:“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
現在“十三五”已經結束。“十三五”這五年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頂住了世界經濟大幅下滑的重重壓力和新冠疫情的肆虐沖擊,在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兩大戰略推動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這些發展成就主要體現在七個方面:經濟增長總體平穩,全球地位鞏固提升;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主體更趨多元;落后產能有序淘汰,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創新能力逐步增強,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綠色發展深入實施;產業布局不斷優化,園區發展日趨規范;對外合作成績顯著,國際地位不斷強化。這七大戰略成就,充分反映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質量的提升和行業實力的增強。
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銷售收入11.08萬億元,利潤總額5155.5億元。雖然受疫情影響,2020年行業銷售收入和實現利潤都有所下降,但“十三五”這五年,我國仍然實現了石油和化學工業增加值年均4.51%、營業收入年均4.17%、利潤總額年均5.95%、進出口總額年均3.74%的增長。
據歐洲化學工業理事會統計,2018年中國化學工業銷售額為11980億歐元,排名世界第一;歐盟化工銷售額為5650億歐元,名列世界第二;美國化工銷售額為4680億歐元,名列世界第三;日本化工銷售額為1800億歐元,名列世界第四。中國化學工業銷售額幾乎同歐盟、美國和日本化工之和完全相當。目前,中國化工市場占據世界化工市場的40%,有關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化工市場有望達到全球化工市場的50%。
從“十四五”規劃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未來10年將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由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關鍵10年,也是我們必須要緊緊抓住并且可以大有所為的關鍵10年。我們行業的發展同中國宏觀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進程高度一致,發展內涵和要求高度統一,新階段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跨越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動力。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邁入強國的四大標志必須要在未來10年間基本實現或全部實現,這將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考驗。
這種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考驗主要體現在對行業創新能力的考驗上,從“十四五”開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創新具有三個重大轉變。
一是我們行業未來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新階段。目前我國化學工業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產業結構,無論是重大項目建設,還是技術創新能力,都已經成為世界化工大國和跨國公司關注的焦點。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世界化工大國和跨國公司都把中國作為主要的競爭對手。去年,巴斯夫和埃克森美孚在中國投資100億歐元和100億美元,建設化工新材料和煉化一體化的獨資項目,為什么要獨資?他們的CEO明確告訴我,因為這些項目中都有一批他們獨創的首次產業化的技術,為了保密他們必須獨資。所以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未來靠買入高新技術,甚至合作開發高新技術的機會越來越少,技術創新特別是高端前沿技術創新必須要依靠我們自己,行業的技術創新將進入一個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新階段。
二是我們行業未來的發展,已經進入了面向未來創新的新階段。在向強國跨越的進程中,我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行業的創新已經進入了不是如何追趕,而是如何領先于人的新階段。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能力,培育面向未來的競爭優勢,將是一個更加艱巨、更加緊迫的任務。因為創造未來比拼命追趕對手更富有挑戰性,成為行業領跑者比拼命追隨者更有意義。在面向未來的發展中,我們面臨著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新挑戰:新能源的重構正進入“十月懷胎”的重要時刻,新材料的高端突破已經看到黎明曙光,低碳經濟的轉型已經向我們呼嘯而來,綠色發展的新要求正在跨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紀元,精細化工的技術創新已經站在“分子設計”的精準時刻,化工技術的新突破同信息技術的新融合已經進入深度一體化的新階段。面向未來的創新,要求我們必須要對未來10年行業發展的趨勢,有一個清晰、準確的把握,行業發展戰略的“前大燈”必須要比競爭對手照得更遠,只有這樣我們行業才能走出歷史,邁向未來。
三是我們行業未來的發展,已經進入跨界協同創新的新階段。面向未來的創新,特別是高端前沿技術的創新,必須要穿越“死亡之谷”和“達爾文之海”的風險,必須要突破組織、學科、技術和行業的界限,不同領域間的相互合作、交叉應用日益明顯,跨界協同已成為未來創新的一大趨勢。如2014年美國白宮頒布的《材料基因戰略規劃》,公布了九大關鍵材料研究領域的63個重點方向。
這九大關鍵材料研究的領域是:一是人體組織與器官可再生生物活性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構造材料和生物系統新材料等生物材料;二是對能源、化工和藥品等產業起關鍵作用的催化劑;三是樹脂基復合材料;四是高溫超導材料、自旋電子材料、磁性材料、巨磁阻材料、拓撲絕緣體等有關材料;五是電子和光材料;六是能源材料;七是輕質結構材料;八是機電子材料;九是聚合物。
這九大關鍵材料的領域和組織都是跨界的、協同的,都是有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后越是高端、越是前沿的創新,就越需要多學科、多部門的協同合作,跨界融合創新已經成為未來世界高端前沿創新的一大新趨勢。
這種創新戰略的方向、重點和創新組織方式的調整、變化,完全是同行業發展的階段性緊密相連的。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們一定要為未來而競爭,一定要樹立面向未來的新戰略觀。我們一定要對我們行業發展的現狀、地位和前景有一個明確清醒的認識,一定要不斷創造并把握不斷出現的新機遇,一定要走自己為自己開拓的新路。
實踐告訴我們,追隨者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喜歡走最熟悉的路;創新者喜歡走最具挑戰的路,喜歡走機會最多的路。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在向強國跨越的征程中,一定要有超人的前瞻戰略眼光,一定要有敢于走面向未來開拓之路的膽略勇氣。
打好未來10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搶先抵達未來的關鍵之戰,打好建立行業面向未來優勢的開拓之戰,我們必須要在認識上統一,在戰略上先行,在戰術上過細,在落實上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