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十堰晚報消息:

在工業4.0智能化工廠內,一條輪胎的實際生產時間為35秒。
曾位于漢江北路的東風輪胎廠,一度是中國輪胎行業的驕傲,后被雙星集團并購,成立了雙星東風輪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星東風輪胎)。2017年,市政府與雙星集團簽訂協議,雙星東風輪胎整體搬遷到十堰工業新區。在嶄新的工業4.0智能化工廠里,該公司重整行裝再出發,智能化生產線、廢舊輪胎再利用等,成為十堰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實踐和縮影。
玩轉“工業4.0” 日產輪胎萬條
近日,位于十堰工業新區的雙星東風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內一片忙碌景象:大門口,工作人員忙著為進出人員測體溫;生產車間內,輪胎生產設備正在工作中,貼預復合、貼簾布、上胎圈、反包、定型、成型、卸胎,整個生產過程一氣呵成。
“35秒!生產速度相比過去又提高了。”該公司總經理徐國良打開設備的智能存儲器,上面清晰地顯示著一條輪胎的實際生產時間。“我們用的是世界先進的智能化生產線。借助智能化平臺,員工的勞動強度降低60%以上,產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
這套設備是雙星東風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新引進的HPC105型智能化半鋼子午胎一次法成型機,目前是國內同類設備中最先進的。每套設備的售價為1300余萬元,類似生產設備該公司目前已引進7套。滿負荷生產,每天該公司大約能生產各種輪胎1萬條。
與過去二次成型設備相比,該設備成型精度高、輪胎均勻性好、生產能力大、性能穩定。該工廠制造部部長鄭繼忠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整個生產過程除人工現場上胎圈外,其他均自動成型生產。過去一臺設備需3個人力,現在只要1人輕松搞定。
在該生產設備前端,有一大片周圍用黑黃相間線條標注的空白區域,記者準備走近細看輪胎生產過程,卻被工作人員伸手攔住:“這片區域是光幕區,就是飛來一張紙片,設備也會自動停機,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非常高!”
雙星東風輪胎的前身是東風輪胎廠,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最大的輪胎廠,于1969年在十堰開工建設。之后的幾十年里,該廠成為一汽、二汽、重汽等20多家國內著名汽車生產廠家的配套合作伙伴,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現代化設備大量替代了人力,明顯提高了生產效率。
根除環保問題 新能源利用率提高
“過去的雙星東風輪胎,是我們最不放心的企業之一,不僅涉氣,還涉水!”十堰市生態環境局張灣分局分管執法工作的一位負責人直言不諱地說。
據了解,雙星東風輪胎在輪胎生產過程中,硫化車間需要高溫高壓的蒸汽。最初,該公司通過兩臺35蒸噸的燃煤鍋爐供給。這兩臺鍋爐老化退役后,該公司又安裝了一臺75蒸噸的燃煤鍋爐。為處理鍋爐污水與沖洗煤渣污水,該公司還配套建設有兩個污水處理站。
2017年12月,雙星集團與十堰市政府簽訂《雙星東風輪胎有限公司環保搬遷升級改造及新投資項目協議書》,在整體環保搬遷、升級改造的同時,建立全球領先的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搬遷升級后,雙星東風輪胎通過新鋪設的管道,所需高溫高壓蒸汽由京能熱電輸送提供。
燃煤鍋爐沒有了,影響空氣質量的最大環保問題根除了,污水問題也徹底解決了。
不僅如此,過去該公司硫化車間采取過熱水加熱工藝,熱能損耗大,現在采取氮氣硫化新工藝后,比過去節能30%。目前,該公司還將氮氣硫化過程中產生的104℃熱水制成冷凍水后,輸送到車間重復使用,每年可節約經費100多萬元。在此基礎上,該公司還充分利用廠房房頂空間,建設年發電量約6兆瓦的光伏太陽能,大大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與雙星東風輪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一路之隔,十堰伊克斯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廢舊輪胎再利用新工廠也在加緊生產。“我們公司和雙星東風輪胎實現互補,每年廢舊輪胎處理量達10萬噸。”該公司總經理逄叔寶表示,廢舊輪胎處理生產的初級油、炭黑都可以再利用,企業與企業之間實現了產業循環。
(原標題:看20企觀20業| 雙星東風輪胎有限公司:為了環保搬家 實現綠色“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