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中國力車胎網消息,近幾年來,淘汰落后產能政策不斷深化,全國各地的制造業都面臨被淘汰的危機,尤其是重污染的輪胎化工行業。在東營等地區,小微輪胎廠和老舊輪胎廠幾乎無一幸免,雖然這有助于促進產業整合,讓更有實力的輪胎企業能夠有空間發展。

但是對于一些規模小但是很有發展前途的輪胎企業來說,無意之中就會抹殺掉這些未來的輪胎之星。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都會經歷初創的時期,只不過現在的輪胎行業早已供大于求,只有市場上的那些常勝將軍才能走下去,否則不是被產能淘汰就是被市場淘汰。

(近期被拍賣的輪胎企業)
政策加碼,小輪胎廠無路可逃

2022年,落后產能淘汰的大棒繼續揮舞。近期,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了《2022年山東省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提到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部委《關于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產業〔2017〕30號)要求,依法依規推動山東省落后產能關停退出,制定本工作方案。
據落后產能退出的指導意見,年產能120萬條以下的全鋼子午胎(工程輪胎、航空輪胎、寬斷面無內胎除外)、500萬條以下的半鋼子午胎(缺氣保用輪胎、賽車胎高端產品、超低斷面輪胎除外)企業全部整合退出。
環保、輪胎企業上吊繩
現如今,重污染的輪胎企業早已是國家環保政策的眼中釘,多次的環保檢查督查已經說明問題,近期的通知中提到:為確保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此次對于能耗、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方面多點布控,對于能耗不達標的企業,監督整改或者關停。這對于輪胎企業來講是生死抉擇,輪胎企業必須控制污染,但這就意味著要增加環保設備,勢必會對輪胎企業的資金產生沖擊。但是,如果不執行環保整改,那無異于被推上斷頭臺。但是沒有辦法,為了祖國的綠水青山,輪胎企業必須擔負責任,這也就導致得了那些無力承擔環保改造的輪胎企業不得不被清退。
兩極分化,輪胎行業分久必合

近些年來,輪胎市場洗牌一直未間斷。輪胎行業大洗牌,清退的是不符合時代的輪胎企業及渠道。當賣不動成為市場的核心關鍵詞,因為長期持續的低開工率,以及庫房持續積壓的庫存,導致了中小輪胎廠的資金鏈岌岌可危。而相反一些大型輪胎企業則獲得了擴張的機會,隨著落后產能淘汰持續推進讓國產輪胎產能集中化,頭部的輪胎企業相繼開始大規模擴產。

早在2016年之前,中策、雙錢、雙星、賽輪、玲瓏、三角、貴州等一些國內知名輪胎企業先后發力,在承載了轉型升級“陣痛”的企業已成功抓住發展機會,加強研發能力,掌握輪胎提質的核心科技,順利完成自我升級,在擴大國內輪胎市場份額的同時也逐步通過在海外建廠提高了在國際市場上的聲量,成為令人驕傲的中國輪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