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炭黑產業網(www.boilnfry.com)據國防科技要聞消息,9月14日,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布報告《大國競爭時代下的俄羅斯科技競賽》,報告簡要分析了當前“大國競爭”的主戰場轉向科技競賽的緣由,詳細梳理了俄羅斯近年來軍事科技發展的脈絡,并預測了俄羅斯在未來科技競賽中重點關注的領域和技術手段。報告認為,新興和顛覆性技術具有徹底改變政府結構、經濟、軍隊和整個社會的潛力,俄羅斯政府將科技創新能力視為大國的重要能力之一,將顛覆性技術視為該國整體軍事威懾和防御態勢的基礎,希望借此實現其戰略競爭目標;出于外部和內部原因,俄羅斯加入科技競賽并非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生存的必要性。

一、當前科技競賽的趨勢
當今的“大國競爭”是在不同或重疊的規則下同時進行的多項競爭,比冷戰時期更為復雜、更難以預測。長期的經濟相互依賴與核心戰略分歧并存,盡管戰略競爭的方式和手段各不相同,但從經濟領域的合作,到為大國權力和地位而進行的激烈的政治、軍事競爭來看,技術優勢的爭奪是這場競爭的核心支柱。
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2020年的評估分析,到2040年以下8種技術將成為主要的顛覆技術:數據、人工智能、自主、太空能力、高超聲速武器、量子、生物技術和人類增強、新材料和制造工藝。這些技術將在未來作戰以及建設多領域作戰的部隊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全球科技競賽有以下七大趨勢,這些趨勢將定義全球經濟轉型、軍事轉型和危機升級。
CSIS
一、計算機處理器能力的指數級增長。計算機處理器能力的指數級增長將對軍事產生重大影響,越來越復雜的算法(機器學習)將以更快的方式利用日益增長的數字內容(大數據),并有可能進一步減少人類的作用。
二、軟件將逐步重塑技術競賽。現代士兵將被嵌入一個軟件網絡,以提供情報、通信、后勤和武器指導。情報機構使用軟件進行大規模數據挖掘,以發現和跟蹤潛在威脅。特別是,隨著深度神經網絡領域的不斷發展,可幫助確定下一代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的可靠性,從而應用于指揮控制系統、精確火力和決策支持系統。此外,神經網絡增強了探測能力,例如配備合成孔徑聲納用于水雷探測的無人潛航器。
三、便攜式電子設備的激增改變了戰場。雷達、通信、電子攔截設備和武器制導導引頭等眾多微型設備。
四、精確打擊能力的升級。
五、網絡戰競爭加劇。
六、前沿領域(包括太空和網絡空間)軍事活動擴大。
七、高度自主的機器取代人力。
二、俄羅斯新興和顛覆性技術發展
當前,俄羅斯在眾多新興和顛覆性技術領域相較其他大國仍處于落后狀態。主要原因包括:資源投入不足;對國內供應鏈的偏愛,這限制了它可以利用的國際市場;科學和工程教育水平的下降,導致俄羅斯領先的計算機科學研究機構水平的下降;國際制裁限制了對國際技術的獲取。
1、俄羅斯應對技術挑戰的主要做法
①將核力量視為抵消技術優勢的主要手段。俄羅斯一直在追求量身定制的創新戰略,這種戰略源自密切關注美國和中國的技術優先領域,并評估它們對俄羅斯的長期影響。為了對抗美國所謂的“第三次抵消戰略”(該戰略側重于投資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以在競爭環境中投射軍事力量),俄羅斯采用了美國“第一次抵消戰略”的當代版本,即強調俄羅斯軍隊的廣泛核力量化。這意味著俄羅斯將優先發展一系列的核戰略和戰術核能力,以及相關運載系統和基礎設施。

▲9月16日,俄羅斯副總理尤里·鮑里索夫宣布第一批S-500防空導彈系統正式列裝俄部隊
②組建軍事科研創新機構。俄羅斯也通過本土項目來對抗美國和中國的眾多技術舉措。2012年10月,俄羅斯成立高級研究基金會(FPI),類似于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俄高級研究基金會專注于高回報技術,如高超聲速飛行器、人工智能、無人潛航器(UUV)、認知技術和定向能武器。在過去十年中,俄高級研究基金會所研究的定向能武器、軌道炮、高超聲速飛行器和無人潛航器已經發展到高級階段。
為加強軍事研發(R&D)和科學技術,2018年普京簽署法案,要求俄羅斯國防部資助和運營“時代”科技城,也被稱之為俄羅斯的“軍事硅谷”。其重點關注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小型航天器、機器人、自動化控制和IT系統、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工程、模式識別、信息安全、能源、納米技術和生物工程。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國防部長紹伊古聽取“時代”科技城建設情況
近年來,俄羅斯在高超聲速技術、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統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技術進步。
2、高超聲速技術
俄羅斯在開發高超聲速飛行器和巡航導彈方面斥巨資,鞏固其作為該領域全球領導者之一的領先地位。2019年12月,俄羅斯宣布部署第一款高超聲速飛行器——“先鋒”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另外兩款高超聲速導彈系統“鋯石”和“匕首”已進入最后試驗階段。
3、人工智能
俄羅斯正在加速人工智能發展步伐。2019年10月,俄羅斯頒布2030年發展人工智能的國家戰略。俄軍事專家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主要是在海上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別是無人潛航器和水下平臺方面。
在戰略層面,俄羅斯創辦了國防管理中心,這是和平時期和沖突時期的關鍵軍事指揮和控制節點。該中心在日常運作中利用人工智能收集和組織信息。該中心還擁有俄羅斯軍方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該計算機通過運行模型,分析當前的安全環境并從過去的沖突中得出結論,預測正在進行和未來戰爭的發展。
此外,俄羅斯軍方還尋求廣泛的自主系統和平臺。自主系統的開發目前與正在進行的人工智能工作密切相關。俄羅斯特別關注無人和自主軍事系統的發展,并在烏克蘭東部、敘利亞和2020年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中進行了相關試驗。
三、俄羅斯科技競賽未來之路
盡管預算較少,俄羅斯仍不遺余力的確保其在技術競賽中的地位,同時將軍事創新作為建立其威懾和防御態勢的關鍵組成部分。俄羅斯將新興和顛覆性技術視為增強其軍事部隊戰備狀態、改善其態勢管理和增強其韌性的一種方式。與其他大國相比,俄羅斯自身的優勢在于有能力將技術與作戰概念、力量和指揮結構相匹配,并通過實戰得到檢驗 。

俄羅斯未來新興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具有三個決定性特征
一是避免過度依賴外國供應鏈。自2013年以來,俄羅斯擔心過度依賴先進的外國技術,因此改變政策,開始青睞從事軍事制造的國內生產制造商。俄羅斯承認,為縮小現有的技術差距并增強其優勢領域技術,需要向外國供應鏈開放,但這樣的政策會給俄羅斯帶來極高的政治成本,因此在中短期內似乎不太可能實現。
二是減少與新興和顛覆性技術軍事應用相關的倫理或道德考量。包括美國和北約在內的眾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已經采用負責任和合乎道德地使用新興和顛覆性技術的原則(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上),俄羅斯尚未在這方面采取任何具體行動。俄羅斯當局認為,過度監管會阻礙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興和顛覆性技術的發展步伐,從而削弱該國在技術競賽中的機會。
三是強調非對稱戰爭。俄羅斯認為,技術進步不僅適用于傳統軍事應用,也適用于戰爭門檻以下的軍事行動。俄羅斯首要的破壞性戰略是恐嚇,通常使用技術作為推動因素。在和平時期,俄羅斯通過虛假情報以及有針對性的核演習,從心理手段恐嚇對手。在沖突時期,俄羅斯使用突襲和欺騙,并采取不對稱行動來破壞、壓制、分裂對手。
新興和顛覆性技術的發展將使俄羅斯能夠進一步調整其非對稱戰爭模式并使用混合工具來對抗競爭對手。新興和顛覆性技術將增強可否認性,這是俄羅斯混合戰爭模式的主要特征。而作為認知戰的一部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將與網絡、信息、心理和社會工程能力一起作為重要工具使用。
更多炭黑資訊,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