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政策的潛在影響波及整個制造業,咨詢師和塑料行業的領導者們在權衡成本上升和供應鏈復雜化的風險時,考慮到了產業回流的可能性。
總部位于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的“回流倡議”組織致力于將制造業工作崗位轉移回美國,其創始人兼總裁哈里·莫澤簡明扼要地總結了這一影響:“這將有助于主要在國內生產和采購的公司。但對那些嚴重依賴進口的公司來說,這將是個問題?!?/p>
盡管美國2月3日宣布暫停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關稅一個月,但涉及該國最大貿易伙伴的貿易戰仍有可能爆發。與此同時,為了報復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征收額外10%的關稅,中國政府2月4日宣布了本國的關稅政策。
市場從最初暴跌后,于次日持續反彈。雖然莫澤表示支持保護主義貿易措施,但其他制造業領袖對這場因特朗普擔心邊境安全和毒品販運為由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關稅引發的拉鋸戰表示擔憂。
“我的第一反應是,為什么總統選擇將“炸彈”扔向汽車行業?他是否意識到自己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的關稅,而對中國僅實施10%關稅的差異化策略?我認為(對中國的關稅)只是提前警告。”Gravitas Detroit公司為汽車行業的一級供應商提供咨詢服務,公司創始人簡·格里菲斯說,“但他是否了解我們汽車行業的供應鏈的復雜程度,以及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實施如此嚴厲地加征關稅所帶來的影響?”
Wipfli LLP的合伙人兼成型和模具制造廠顧問的勞里·哈伯認為這些措施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她說:“我認為在某些行業征收關稅是有利的,而在某些行業則不然。我最大的疑問是,中國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就失業而言),為什么只對中國征收10%的關稅?我們流失到中國的工作機會比流失到加拿大的還多?!?/p>
“這是他用來實現目標的一種方式?!惫f:“我不相信這是最好的措施,但是我確信它將會提高許多行業的成本。”
制造商的觀點
貿易商大多對關稅政策持批評態度,但制造商的意見不一。
例如,美國塑料工業協會說:“雖然我們理解特朗普總統的理由,但一刀切的關稅政策可能會產生嚴重經濟后果,擾亂維持美國制造商運營所需基本設備、產品和材料的流動。一個有競爭力的行業需要有保護高質量就業,以及確保醫療保健、消費品和汽車等行業供應鏈穩定的政策?!?/p>
近年來,在多次疫情時代所產生的供應鏈危機之后,一些原始設備制造商在墨西哥建立了制造工廠,以縮短供應鏈并希望避免關稅。自特朗普11月當選以來,塑料機械制造商對關稅是利是弊的看法不一,這種態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公司的生產基地在哪里。
近期,密歇根州奧本山注塑商Champion Plastics Inc.總裁杰夫·伊格納托夫斯基與莫澤觀點一致,他還擁有另一個身份——塑料加工商制造商協會的董事會成員。
他指出,他的工廠以25%的溢價從中國購買模具,他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主要是在表明姿態”,并且在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關稅政策暫停前的幾個小時,他預測該政策只是短期的。
他在郵件中寫道:“我們目前雇用了25名員工(工廠已實現高度自動化),如前所述,總體而言,我樂觀地認為關稅將對公司產生積極影響,并將帶來新的工作崗位和更多的投資?!?/p>
加拿大安大略省有兩家公司關注到了這一消息,分別是位于布蘭普頓的StackTeck和位于密西沙加的Proco Machinery。這兩家公司在一個月的緩期執行之前被曾威脅要征收報復性關稅。
StackTeck的業務開發和營銷副總裁喬丹·羅伯遜說,最近的業務一直不錯,但關稅引起的動蕩可能會對其產生影響。
StackTeck在加拿大擁有270名員工,為瓶蓋、包裝、醫療和PET瓶坯領域供應注塑模具和自動化設備。該公司依賴許多美國供應商,且約一半的業務來自美國客戶。
羅伯遜說:“我們認為,局勢的不確定性已經影響到了企業的整體信心?!?/p>
Proco是自動化設備制造商,公司總裁約翰·麥考密克將這一突發事件稱為“過山車之旅”,他預測,如果美國對加拿大商品征收關稅,公司能夠渡過難關。
“這自然會產生重大影響,因為美國市場是我們的主要市場,提供了85%的銷售額。”麥考密克說?!昂翢o疑問,這將對我們公司產生重大影響。然而,正如我過去所說的,每當公司面臨這些干擾、挑戰或事件時,我們都必須改變和適應。這就是我們的計劃?!?/p>
麥考密克說,無論關稅政策最終結果如何,他相信美國客戶在需要現有設備的零部件或服務時,仍然會求助于Proco。
“我絕對相信他們會的。相信我,如果出現了設備故障,他們會找我的。他們需要這些零件。我們已經在吹塑行業提供了40年的服務,我們有成千上萬臺設備需要零部件和服務。這些零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Proco能供應?!?/p>
他表示,Proco有信心通過在其他市場的銷售來填補可能失去的美國業務,但他也警告說,如果關稅政策最終生效,其他加拿大公司,尤其是利潤微薄的塑料加工企業,可能會被迫裁員。
“我不知道一家塑料加工商如何能在25%的關稅下將產品銷往美國,并生存下來。我認為該政策是毀滅性的。而在另一端,向加拿大銷售產品的美國公司也面臨25%的關稅,也會受到同樣的影響。因此,我預計在邊境兩側,某些企業會裁員,但我的企業不會。我會用加拿大、墨西哥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業務來替代這些業務。在某些產品上,我將比美國同行更具競爭力。”
據《工業周刊》報道,擬議的關稅還招致了全美制造商協會、MEMA、車輛供應商協會、消費者品牌協會以及其他組織和分析師的抨擊。
宏觀視角
評估潛在關稅政策的全面影響非常困難,因為企業的具體情況及供應鏈各不相同。對于咨詢顧問格里菲斯和哈伯來說,需要牢記的一個問題是:誰來買單,關稅所引起的成本在供應鏈中如何分攤?
同樣不確定的是,潛在關稅的征收將持續多久。雖然長期影響可能很大,但幾位行業領袖預測,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僵局只是暫時的。
格里菲斯說:“當然,最大的擔憂是最終會由誰承擔關稅。我們都知道,在制造業中,注塑模具制造商肯定不會有那么大的利潤空間來承受25%的關稅……一些原始設備制造商已經發出信號——在這里我必須謹慎用詞——已經發出了分攤關稅的信號。粗略地講,這意味著我們將迫使他們承擔很大一部分?!?/p>
她說,這會導致供應鏈上下游的供應商和制造商之間關系緊張。
令格里菲斯和伊格納托夫斯基擔心的一個復雜問題是,貨物的流動需要多次往返于邊境。
他們預測,在汽車供應鏈中,最終買單的將是汽車買家。
伊格納托斯基說:“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將是大量從中國運回以及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來回運輸的大型零部件和組裝件。供應鏈和原始設備制造商無法承受復合關稅,這將迅速侵蝕利潤,最終導致消費者購買的汽車價格上漲。”
正如《塑料》雜志首席經濟學家珀爾·皮內達在特朗普就職前所指出的,關稅政策是保護美國工人和維持市場準入之間的一種平衡行為。他當時警告說供應鏈可能會中斷。
皮內達說:“事實上,如果我們征收高昂的關稅,會讓企業對進一步投資望而卻步。一旦該情況產生,市場就會出現一些短期波動。但是,如果我們真的想振興國內制造業,那么我認為正確的貿易政策應該是為那些需要在我國本土生產所需的配套產品提供一些豁免,其中包括所有的生產工具,比如部分不在本土生產的設備及材料。”
哈伯說,如果長期執行關稅政策,可能會導致制造業回流。但此前的一系列關稅政策聲明和推遲聲明模糊了這種結果。
她說:“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會長期持續多久,但如果它真的長期持續下去,那么你肯定會看到制造業向美國回流。你會看到一些目前在墨西哥生產的產品可能會轉回美國工廠生產。但這不會阻止墨西哥的增長,因為墨西哥的許多增長最終都會變成投資繼續留在墨西哥。”
她說,美國沒有足夠的產能來承接所有的生產工作,而這一直是她所擔憂的。
盡管對關稅持樂觀態度,但莫澤承認,實現貿易逆差的平衡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需要提高價格。
在一封關于對中國征收10%額外關稅以及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關稅的電子郵件中,他給出了這樣的評估:“預計美國貿易逆差將縮小,國內制造業將增長。特朗普的目標應該是消除貿易逆差,使美國制造業增長40%。但這需要在招募和培訓熟練勞動力、設備和建筑物方面進行巨額投資,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