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7月9日消息,馬來西亞種植和原產業部(KPK)正在積極探索整合或統一生產模式,旨在提升國內橡膠生產能力并降低相關成本。此計劃主要面向種植面積在500至1,000公頃之間的小型農戶,并將全面覆蓋橡膠產業的價值鏈——上游、中游及下游環節。
該部門透露,他們打算在吉蘭丹、吉打和彭亨這三個橡膠種植集中的州份推行這一集群模式。據統計,這三個地區分別有34,621公頃、24,058公頃和19,481公頃的適宜種植土地。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目前馬來西亞有高達420,000公頃的橡膠樹已經成熟,但由于割膠技術工人的短缺以及當前低迷的橡膠市場價格,這些橡膠樹尚未進行割膠作業。通過實施集群模式,部門希望能夠有效縮短橡膠加工廠從小農戶手中購買橡膠的時間,并為小農戶爭取到更為合理的銷售價格。
此外,KPK還指出,馬來西亞全國范圍內大約有110萬公頃的橡膠種植園,其中小型農戶占據了93%的比例,而剩余的7%則屬于大型種植園主。目前,全國共有217,000名小農戶投身于天然橡膠的生產,其中195,000名是活躍的生產者,他們每三年會更新一次橡膠交易許可證。
馬來西亞政府當前并無計劃擴大橡膠林的種植面積,而是更希望通過政策激勵,吸引更多的割膠工人,以提高現有橡膠樹的產量。
根據最新數據,2023年馬來西亞的天然橡膠產量略有下降,達到了348,000噸,低于2022年的377,000噸。同時,進口天然橡膠的數量和金額也有所減少,2023年進口量為100萬噸,進口金額為57億馬幣,相較2022年的116萬噸和72億馬幣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