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6月11日消息,近期全球海運市場再次經歷價格波動,而紅海地區的沖突正逐漸引發全球貿易鏈的連鎖反應。由于船只被迫繞行好望角,全球主要港口的規劃受到嚴重干擾,導致許多船只無法按計劃抵達目的地。這一現象進而造成了“船舶聚集”效應,使得亞洲主要港口出現擁堵情況。
新加坡作為全球第二大集裝箱港口,近期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據報道,5月下旬新加坡等待靠泊的集裝箱數量激增至48.06萬個20英尺的標準集裝箱,船只等待時間最長可能達到7天,導致港口運營壓力巨大。這一情況對全球集裝箱航運價格產生了直接影響,亞洲至歐洲航線的運費已漲至每40英尺集裝箱6200美元,而亞洲至北美西海岸的運費也攀升至6100美元。
此次海運費持續上漲對中國輪胎出口業務構成了嚴重威脅。在內銷市場疲軟的情況下,出口市場已成為中國輪胎企業增長的重要支撐。然而,海運成本的增加給企業帶來了多方面的壓力。首先,運輸成本的上升直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其次,與其他地區供應商相比,中國輪胎出口企業在面臨海運費上漲時競爭力可能受到影響;最后,船舶艙位緊張和物流不確定性的增加也給企業的供應鏈穩定性帶來了挑戰。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雖然前四個月中國橡膠輪胎的出口量和金額仍有所增長,但增幅已出現小幅下滑。面對海運費的持續上漲,中國輪胎出口企業需要靈活調整經營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確保在全球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這可能包括尋找更經濟的運輸方式、優化供應鏈管理以及提高產品附加值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