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12月25日消息,在當前全球輪胎行業景氣度持續攀升的背景下,中國輪胎企業正加速向海外擴張,以應對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和全球貿易壁壘的雙重挑戰。近期,多家中國頂尖輪胎制造商紛紛在海外設立生產基地,利用成本優勢和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頭部企業紛紛出海的趨勢尤為明顯。12月16日,賽輪輪胎宣布,其全資子公司賽輪新加坡與墨西哥TD公司簽署合資協議,計劃在墨西哥投資2.4億美元建設一座年產600萬條半鋼子午線輪胎的新工廠。這標志著中國輪胎企業在北美市場的重要布局。據了解,這一舉措不僅為賽輪輪胎的全球化戰略邁出關鍵一步,還能有效規避美國對中國輪胎產品的高額“雙反”稅。
去年第四季度以來,輪胎行業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海運費用正常化、銷售價格上漲和銷量回升等多重利好因素,進一步提振了頭部企業的出海建廠熱情。通過在海外設立工廠,中國輪胎企業能夠更好地利用當地資源,減少成本,同時規避了貿易風險,促進了項目順利推進和產能釋放。
今年,中國輪胎企業在海外建廠的步伐明顯加速,目的在于繞開歐美市場對中國輪胎的高額“雙反”稅。通過在海外建廠并從當地采購原材料,中國輪胎企業能夠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高利潤率。據財報數據顯示,多家輪胎廠的海外產能利潤率高于國內產能10%以上,顯示了海外市場在利潤方面的巨大潛力。
然而,中國輪胎企業要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光靠成本優勢是不夠的。行業專家指出,企業還需要在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上下功夫,以縮小與國際巨頭的差距。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輪胎市場,更高的產品性能要求需要企業進行更多的技術研發投入。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強調,海外擴張策略中,選擇合適的“朋友圈”至關重要。企業應選擇與國際貿易組織有密切合作的國家,以便利未來的貿易往來;同時,選址應考慮基礎設施、投資氛圍、政府政策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完善程度。通過這些策略,中國輪胎企業有望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