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華夏能源網消息,當前環境下,人們出行更青睞私人交通方式,相較于私家車,在市區通勤,兩輪電動車在經濟性、便利性方面優勢巨大,兩輪電動車銷量暴增,也帶動廠商業績上漲。
新能源車不管怎么說都是當下最熱的話題和行業,而其中四輪新能源車中在今年上半年,理想、蔚來、小鵬等5家電動汽車企業營收708.9億元,不過虧損了137.7億元,并未實現盈利。
與四輪電動車不同的是,兩輪電動車可以說是偷偷在賺錢,雖然沒有四輪電動車那么高的關注度和曝光率,不過排名前五的電單車代表企業,雖然它們的總營收為321億元,沒有四輪電動車高,但是實現了18.9億的正向盈利。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反差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雖然都屬于機電行業,但還有較大的差別,技術難度、發展階段,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都不同。
首先,是價格對比。花幾千塊錢買一輛電動車幾乎沒有任何難度,就像很多人換一部手機一樣。但是花十幾萬或幾十萬買一輛汽車,卻是家庭的一項重大開支,所以,兩輪和四輪的差別遠比想象多。
其次,是技術水準。兩輪電動車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產業,技術難度與新能源汽車幾乎沒有可比性。新能源汽車行業算是個新興行業,處于行業的快速發展的階段,仍需要大量的技術和研發投入。國產新能源勢力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受疫情沖擊、原材料和芯片價格上漲,導致毛利率下降。
我們再來看兩輪企業,其產業已經非常成熟,而且技術難度相比四輪也低很多。這就意味著研發占比一般較低,利潤率穩定。
事實上,電動車廠商業績上漲的背后,是電動兩輪車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以前,我國兩輪電動車銷量最高為3680萬臺,長期徘徊在3000萬-3500萬臺的區間內。
而在2020年,該數據首次站上4000萬大關,2020年和2021年分別實現4760萬臺、4100萬臺的銷售。此外,受新國標的影響,2022年、2023年大概率為兩輪電動車密集置換期。屆時,國內的電動兩輪車市場,還將會迎來新一波的爆發式增長。
(原標題:電動自行車行業半年賺18.9億,誰是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