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目前,天價的生產成本沖擊著歐洲輪胎行業,消費者支出壓力大幅下降,導致該地區的低價輪胎進口市場面臨潛在的、急劇增長的機會。
行業人士分析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低價輪胎,將很快占領歐洲市場,目前市場上已顯現一些趨勢。
歐盟對中國輪胎需求大增
LMC董事總經理Robert Simmons在近期舉行的國際合成橡膠生產商協會年度股東大會上,發表一篇題為“Covid-19,通貨膨脹和衰退:輪胎市場不斷變化的性質”的論文,并指出,歐洲已經看到了低價輪胎增長的趨勢。
他說,今天,歐盟道路上所有輕型汽車(LV)輪胎中約有一半是進口輪胎;卡車輪胎進口略少,但隨著輪胎價格的全面上漲,這一趨勢可能會加速。
根據歐盟27國+英國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重型商用車(MHCV)輪胎進口量增長了20.1%,這得益于低價輪胎進口量的增加,其中最顯著的是來自土耳其和越南。
Simmons表示,由于歐盟的反傾銷稅,2020年中國輪胎占進口量的14%,而2017年為65%,并指出,去年從中國進口的輪胎仍增長了約4.5%。
現在,隨著燃料價格的上漲和收入的下降,壓力很大的歐盟消費者更有可能尋找便宜的輪胎,但這不僅僅是質量更低和輪輞尺寸較小的產品。
Simmons稱:“低價輪胎不再只是低質量的輪胎,而是支持市場低價進口的更優質的輪胎。現已今非昔比,那些低價輪胎的質量得到了提高。”
他繼續說:“隨著輪胎行業的發展,低價的中國輪胎只服務于14-16寸市場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17-18寸的輪胎,大約有一半來自于生產低價輪胎的地區。”
Simmons表示,歐盟尚未對來自中國的輕型汽車輪胎征收關稅,中國目前占這些輪胎進口的50%左右,并補充說,現在道路上大約四分之一的這種輪胎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來自其他國家的輪胎也大幅增加,包括泰國和韓國,盡管基數較低。
在卡車輪胎市場,2017年歐盟征收反傾銷稅后,中國進口量從60%下降到10%左右。
歐盟迫切尋找俄羅斯的代替者
關于俄烏局勢,Simmons表示,在沖突之前,俄羅斯每年向歐洲出口近2000萬條輪胎,其中約一半運往歐盟。隨著歐盟的制裁,這一水平將降至零。
“歐洲不得不尋找從俄羅斯失去的產能,并且是優質的產能,主要來自諾記、倍耐力以及大陸集團的一些輪胎。此外,歐洲向俄羅斯出口了約300萬條輪胎,主要來自德國、波蘭和匈牙利,因此這些公司需要尋找新市場。”
在卡車輪胎方面,俄羅斯是一個凈進口國,每年從歐洲進口約100萬條輪胎,大多也是高價產品。
Simmons說,歐洲輪胎制造商需要“在低價輪胎進口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為這些產品尋找新的市場,所以存在一些困難。
Simmons表示,新興經濟體的發展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低成本進口的競爭。特別是,雖然中國市場增長非常迅速,但今年“是一場災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封鎖,近幾個月中國輪胎原配業務銷售額較低,過去幾年的替換業務售額較低。
與此同時,中國輪胎制造商仍在繼續生產,需要從這些輪胎中尋找市場。在過去18個月里,中國的汽車輪胎出口已升至創紀錄水平,尤其是載重輪胎。“這些出口產品基本上銷往世界市場的任何地方。”
印度汽車和卡車輪胎產量也都已升至創紀錄水平,他們已經能夠為乘用車和卡車輪胎找到新的出口市場。
Simmons總結道:“由于消費者支出面臨壓力,未來一年左右要監測低價輪胎進口水平的變化,以及生產競爭和轉移的程度,特別是在發達市場。”
不過車轅車轍認為,導致歐洲低價輪胎需求暴增的根本原因是地緣政治問題,這一局面可能是暫時的。中國輪胎唯有提升品質性能、打響品牌知名度,才能長期屹立于世界輪胎之林。
(原標題:中國輪胎占領歐洲,不再靠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