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商業消息,2022年8月,南港和泰豐紛紛發布上半年業績——元氣大傷。2022年1-6月,兩家輪胎企業利潤雙雙下滑,分別虧損2.24億新臺幣(南港)和3.15億新臺幣(泰豐)。
這兩家輪胎企業除了讓人“震撼”的業績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持續了2年的紛爭!不過目前來看,紛爭并沒有給兩家輪胎企業任何好處,起碼從業績上來看,兩家企業無人得利。
泰豐虧損3.15億
從其發布的半年報來看,泰豐上半年的總收入在7.39億新臺幣(約為1.67億人民幣),同比2021年上半年下降了16%。利潤方面雖仍是下降,但是無論是從同比還是從環比來看,虧損幅度有所收窄。畢竟回憶一下去年的二季度,泰豐面對的諸多干擾因素險些讓其丟盔卸甲——5月與南港的矛盾升級,以及美國“雙反”終裁靴子落地讓其在二季度疲憊不堪,虧損一度擴大到11.5億新臺幣(約合2.61億人民幣)。

當然,彼時的南港輪胎也并沒有從這場紛爭中撈到半分錢好處,事實上,2021年上半年,南港輪胎虧損了218.51億。不過與泰豐一樣,2022年南港的虧損也在縮窄。
南港虧損2.24億
南港的2022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約為40.59億新臺幣(約9.2億人民幣),基本與去年持平;營業利潤虧損2.24億新臺幣,不過第二季度南港的利潤扭虧為盈,達到了4476萬新臺幣(約合1014萬人民幣)。

不過近日有媒體消息稱,7月南港的業績再度遭遇下滑,但是下滑原因南港并未披露。2022年第二季度是否只是南港業績短暫的轉晴,目前我們在未得知,但是從南港近幾年(尤其是2020年以后)的業績表現來看,我們卻能明顯感受到多方壓力之下南港輪胎的艱難。
雙反稅率拖垮銷售
2020年開始,南港出現了明顯的業績下滑,原因之一就是美國雙反。要知道,無論是泰豐,還是南港,美國市場都是他們的出口銷售重地。其中,美國市場銷售占到了南港總銷售額的3成左右,占到了泰豐中壢工廠120萬產量(2020年)的8成左右。因此,2021年美國雙反最終裁決中所要求征收的的101.84%(南港)和84.75%(泰豐)的雙反稅率,幾乎等同于是卡著脖子將兩家企業送進煉獄。
也正是因為如此,2021年,南港和泰豐的輪胎銷售雙雙“一落千丈”——泰豐曾在去年年中時指出,雙反稅率的實施直接影響了其美國市場出口。2021年6月,泰豐輪胎董事會決議通過先行全面停止中壢廠生產,非出口美國的輪胎訂單由其觀音廠承接出貨,而出口美國的訂單則會與海外代工廠合作生產。

泰豐都是狼狽如此,稅率更高的南港的命運更是可想而知!因此,即使2022年美國輪胎銷售爆發,南港和泰豐的元氣也只是稍有恢復。
更糟糕的是,在被“雙反”折磨得焦頭爛額時,南港和泰豐還需要應付彼此的唇槍舌戰!
互潑臟水的南港泰豐
雖然雙反以及成本對兩家企業的沖擊頗大,導致兩家企業銷售額連帶利潤都在下滑,但是我們卻也不能忽略這兩家企業之間的紛爭所帶給他們的致命性打擊。
2021年底,紛爭持續了近2年的南港和泰豐終于握手言和,但是此前一系列火藥味十足的紛爭讓兩家企業全部“遍體鱗傷”——產能、管理都收到了直接沖擊。
2021年5月,南港和泰豐的紛爭持續升級。在這場不斷白熱化的紛爭中,南港不僅在兩個月內花費了約6億新臺幣(約合1.36億人民幣)去增持泰豐的股份,3名高管還被泰豐輪胎起訴違反證券交易法,可謂是從錢到人都在渡劫!而泰豐,其中壢工廠的銷售也因為月月升級的紛爭而被擱置。
2021年年底,兩家輪胎企業終于“和解”。不過這場紛爭帶來的不僅是兩家輪胎企業的人事變化,也是兩家輪胎企業不良的業績表現。
中壢工廠何去何從?
截至目前,泰豐的中壢工廠仍未如愿售出。而在2022年6月13日傍晚,該工廠戶外放置區還遭遇了一場突發火災。雖然火勢很快被撲滅,但是這不免又讓人想到了5年前那場可以稱之為該工廠“滅頂之災”的那場火災!
2017年1月,中壢工廠發生大火,整個工廠廠房幾乎被焚毀殆盡,且火勢一度逼近附近社區。隨后,受限于原地重建的困難,泰豐逐步將產能轉移到觀音廠,并在2021年決定停產;2021年7月以股權方式拍賣;2022年6月,該工廠以底價95億元新臺幣(約為21.55億人民幣)開標,但是不幸流拍。據悉,泰豐已經重新進行拍賣申請,且預計9月24日之前會有結果,但是是否會如愿完成拍賣,輪胎商業將會持續關注!
(原標題:紛爭不斷,出口暴跌,輪胎企業虧了5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