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紡化印染資訊消息,全國異常高溫持續、用電需求大增,疊加因干旱水利發電不足,多個省市陸續推出限電政策。
這不由讓人擔憂限電危機會不會大面積擴散,會不會再度重演去年沸沸揚揚的“電荒”事件?這次限電又會對哪些產業產生不利影響?多地啟動“有序用電”近日,安徽、浙江、江蘇、四川等多地已啟動“有序用電”,要求工業企業錯峰生產、保障民生用電,并發布節約用電倡議書。
8月8日,安徽省合肥市發改委、國網合肥供電公司發布《致全市電力用戶節約用電倡議書》,稱今夏全市電力供需形勢緊張,倡導工業企業通過計劃檢修等方式錯避峰讓電,主動支持緩解用電高峰時段供電壓力。8月12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省內所有獨立電爐設備均已經停產,長流程鋼廠也存在產線部分或全部停產的情況,除此之外個別鋼材市場也已經發布分時段停電通知。目前來看,安徽省內電力供需形勢嚴峻,不排除進一步限制的可能性。
8月12日,江蘇南京市也發布節電倡議書,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帶頭節電、工業企業嚴格科學用電、加強公共場所合理用電、提倡家庭生活節約用電。
8月14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聯合下發《關于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的緊急通知》,要求15日起工業電力用戶“讓電于民”,停產停工6天。
文件稱,由于當前電力供需緊張形勢進一步加劇,為確保四川電網安全、確保民生用電、確保不出現“拉閘限電”,決定從8月15日起取消主動錯避峰需求響應,在全省(除攀枝花、涼山)的19個市(州)擴大工業企業讓電于民實施范圍,對四川電網有序用電方案中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含白名單重點保障企業)實施生產全停(保安負荷除外),放高溫假,讓電于民,時間從2022年8月15日00:00至20日24:00。
與此同時,據SMM調研,目前江蘇常州、南京、南通等地區也陸續收到限電通知,區域內的銅加工企業受到一定的影響,已有銅桿廠開始停爐保溫,后續限電范圍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另據國網浙江電力公司官網消息,近期,浙江迎來第三輪酷熱高溫天氣,浙江電網保供穩價面臨嚴峻形勢。在此背景下,浙江省也發布了節電倡議書,并根據用電缺口實際情況,啟動了有序用電措施。
日前,浙江寧波3300多家企業已調整生產作業時間,錯峰用電,讓電于民,最大負荷減壓達到了29萬千瓦。電力部門則根據企業削減用電負荷量,對企業予以補貼。雙方合力,確保高溫下的用電需求。
這一輪缺電與2021年“電荒”有何不同?全國各地的用電緊張此起彼伏,這讓很多人都擔心2021年的“電荒”是不是又卷土重來了。
去年,先后兩輪電荒席卷全國。第一輪自2021年5月開始,出現在云南、廣東等部分南方省份,引發工業企業大面積限產;第二輪始于2021年9月,波及全國大量省市,規模更大、影響也更嚴重。
今年這一輪缺電是否為去年“電荒”的延續?其影響范圍和損傷程度又會有多大?
2021年發生電荒,罪魁禍首是居高不下的煤價以及各地能耗雙控下的“運動式減碳”。而今年的電煤供應和煤價與去年明顯不同。今年以來,電煤穩價和電煤長協保供措施頗為有力,電煤供應有保障,煤電出力穩中有升,7月29日-8月4日,中電聯納入統計口徑的煤電企業日均發電量較7月第一周增幅高達23.0%。
那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今年的電力供需缺口?首先,是今年的罕見高溫致使用電負荷屢創新高。根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數據,剛剛過去的7月,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高溫紅色預警發布量同比增幅達753%。

與之相應的,今年7月,我國電力負荷屢創新高,當月15日最高電力負荷一度達到12.6億千瓦。進入8月,電力負荷仍在持續攀升,8月3日,山東省用電負荷達10078萬千瓦,創年內第6歷史新高;8日,湖北省最大用電負荷高達4846萬千瓦,較去年最高值增加403萬千瓦,同樣在年內第6次刷新歷史新高。
其次,導致今年用電缺口的成因還有水電出力由豐轉枯。7月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 96.6 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0.6%。進入8月份,8月1日-9日,三峽水庫出庫流量1.3萬立方米/秒,同比減少17.25%,偏枯的降水無疑限制了作為第二大電源的水電的出力能力。
最后,是人們寄予厚望的風光新能源仍然難擔重任。雖然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很快,但風光電有間歇性,風光電要想使上勁兒,對電網的安全性、穩定性以及消納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囿于我國電網消納能力不足,裝機占比已經接近30%的新能源,其電力供應占比僅為10%左右。此外,可再生能源多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區,而如今缺電嚴重的多在東部、南部經濟發達地區,新能源發電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由此看來,今年這一輪缺電的成因并不涉及電力體制沒理順、電煤價格傳導機制失靈等電力改革的根本問題,最主要原因還是氣候反常帶來的用電需求過高,由此判斷今年缺電理應不會發展為去年全國性的“拉閘限電”的程度。
多個產業受到限電沖擊各地推出的限電政策對工業用電形成沖擊,多種工業產品產能受限。
影響硅料、電池片生產
四川是中國光伏產業大省。除了本土企業通威股份以外,包括晶科能源、協鑫科技、京運通、高測股份等均在四川設有生產基地。需要指出的是,光伏硅料生產及拉棒環節的電耗水平較高,限電對這兩個環節的影響也較大。
據報道,硅料龍頭通威股份8月14日接到生產限電通知,該公司位于四川的硅料和電池片生產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具體程度有待評估,如果影響較大會作出相應公告。
晶科能源在四川擁有硅片產能20 GW左右。15日,晶科能源相關人士稱,面臨高溫限電,行業整體產能都受到短期影響,預期降溫后將有所緩解。目前晶科能源正積極協調其他基地的產能并積極申請用電保障,以最小化影響。
同日,協鑫科技相關人士表示,若樂山當地的各硅料企業產能全部停產,單月將預計影響9000噸硅料產量。
需要指出的是,當下,硅料價格已經處于高位。8月10日,單晶復投料價格最高已漲至30.8萬元/噸。如果繼續有影響硅料供應的不穩定因素出現,會不會出現產業鏈價格繼續上揚的可能性?
業內人士表示,四川部分硅料、電池片企業出現停產,但是停產時間不一,量不大,目前庫存有效保障供應,所以對行業整體影響不大。近期國內有多個硅料新增產能爬坡,而零售市場需求放緩,因此供應總體仍然充足。只要長單采購的企業不參與零售市場搶貨,市場供需關系不會惡化,就不會引發價格上漲。
“今年以來,由于硅料持續供不應求,硅料企業一直處于超負荷生產中。”上海有色網分析師陸敏萍表示,預計此次限電政策將影響四川省8月份金屬硅產量1.2萬噸左右。
市場有消息稱,部分總部及產線在江蘇的太陽能企業亦受到用電限制。太陽能背板龍頭中來股份表示,暫時沒有受到限電影響,不過公司已接到有關部門通知,要有短期內停電的預期和準備,公司有提前生產,到時庫存可以因應。
電解鋁、鋰電、尿素、農藥等行業也受影響除光伏外,電解鋁、鋰電、尿素、農藥等行業也受到了限電影響。
中孚實業公告稱,子公司廣元市林豐鋁電有限公司和參股子公司廣元中孚高精鋁材有限公司接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通知,因極端天氣影響,電力供應緊張,兩家子公司部分產能需于8月14日起停產一周。
中孚實業主業為鋁精深加工,擁有煤電鋁全產業鏈。上述兩家子公司限電,預計影響該公司業績0.78億元。
鋰電產業鏈的雅化集團也受到波及。對于停電,雅化集團相關人士回應稱,“公司已經收到通知,但生產經營暫時沒有受到重大影響。”
瀘天化公告稱,其瀘州納溪區生產裝置于8月15日全部停車完畢。本次限電停產預計導致尿素產量減少約3.5萬噸、甲醇產量減少約1萬噸,預計影響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減少約0.3億元。
四川美豐隨后公告,分(子)公司受供電影響臨時停產,本次臨時停產預計將影響尿素產量約1.5萬噸、復合肥產量約0.6萬噸。
農藥生產企業國光股份也發布公告,位于成都市簡陽市的全資子公司四川潤爾科技有限公司臨時停產。停產期間,公司將積極統籌調整相關運營安排;公司其他生產基地處于正常生產狀態。公司目前備貨充足,本次潤爾科技臨時停產不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宏達股份公告稱,本次臨時停產預計將減少鋅合金產量約0.1萬噸、磷化工產品產量約0.4萬噸、合成氨產量0.2萬噸。目前公司相關產品庫存較為充足,本次受四川限電政策影響臨時停產暫不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四川還是國內重要鋰鹽生產基地。中泰金屬分析,7月四川鋰鹽產量11096噸,占國內鋰鹽總產量的21%。若停產6天,約影響2000噸鋰鹽產量,當前鋰鹽供需緊張格局將進一步加劇。
或波及電子供應鏈限電措施或對電子供應鏈產生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四川境內建有制造設施的重要半導體供應鏈企業有:TI、英特爾、安森美、Diodes、Molex、ASM、MPS、士蘭微、華微電子、振芯科技、樂山無線電等。
潛在受影響的關鍵企業還包括顯示面板龍頭京東方和下游惠科、長虹等,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臺系電子代工三巨頭鴻海、仁寶和緯創。
此外,由于筆記本電腦供應鏈主要集中在四川、重慶、江蘇等地。而此前江蘇蘇州及昆山因為疫情封控,就曾重創當地筆記本電腦供應鏈,相關業者營收大衰退。此番四川限電再度影響廣達、仁寶、緯創等筆記本電腦產業鏈企業。
另據媒體報道,四川的臨時限電可能會影響成都(富士康)和重慶(仁寶)的iPad組裝廠。雖然現在很難評估對生產的影響,但停電如果能在8月20日結束,影響應該有限。
而在江蘇,當地部分企業開始執行輪流限電限產的政策,但整體受到的影響較小。南京熊貓電子集團旗下的南京熊貓漢達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人士透露,公司主要承擔軍用電子產品供應,受到影響相對較小,暫無停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