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今年1月,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ITAC)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乘用車輪胎和卡客車輪胎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目前,這項調查仍在進行中。
但近日,南非出現了該項調查的反對者,他們警告稱,如果當局決定對這些輪胎征收關稅,會導致運費和產品價格上漲的連鎖反應,南非的輪胎成本反而會增加41%。
南非為何要對中國輪胎征稅?
據車轅車轍了解,ITAC之所以會對中國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是因為南非輪胎制造商會議(SATMC)向ITAC提交了一份申請。
SATMC由普利司通、大陸集團、固特異和住友橡膠四家輪胎制造商組成,在當地經營著五個輪胎制造工廠。

他們指責中國輪胎的傾銷行為,并表示進口中國輪胎導致當地輪胎制造商的銷售量、產量、產能利用率、市場份額和就業率下降,因此要求對中國輪胎征收額外關稅。
根據SATMC的數據,2019年至2021年期間,南非本地輪胎產量下降了13.2%,從9154485條降至7950523條;產能下降了3.1%,產能利用率也從74.1%下降到66.4%。

與此同時,當地輪胎進口量增加了16.4%,達到9299202條。為了彌補下降的趨勢,SATMC要求對中國輪胎征收8%至69%的關稅。
反對者:征稅荒謬且誤導!
然而,SATMC的行為卻遭到南非輪胎進口商協會(TIASA)的強烈反對。
TIASA主席兼協會成員Treadzone輪胎公司(該公司在南非各地分銷輪胎)常務董事Charl de Villiers近日表示,該項申請“荒謬且誤導”,并指出,四個SATMC成員在南非銷售的約80%的輪胎都是進口的。

“我們認為,即使ITAC批準申請,他們也不會在南非生產輪胎,因為這四家輪胎制造商已經享受了來自其歐盟工廠的優惠進口稅。”
De Villiers預計,對中國輪胎征收關稅,將導致輪胎更多地從歐洲和日本進口,這些產品質量相似,但價格更高。
TIASA估計,對中國輪胎征稅后,南非出租車輪胎的成本可能上漲41%;小型乘用車輪胎的成本可能上漲38%至40%;卡車和公共汽車輪胎的成本平均上漲17%。

同時,南非公路貨運協會的代表估計,卡車輪胎價格上漲17%,將產生運營商成本增加6%的連鎖反應。
SATMC,利欲熏心!
據車轅車轍此前報道,今年二月份,南非競爭委員會曾為該國輪胎制造商存在的一起價格操縱案舉行一系列聽證會。
聽證會為解決南非阿波羅輪胎有限公司、固特異南非有限公司、南非大陸輪胎有限公司、普利司通南非有限公司的價格操縱指控案。

據稱,該價格操縱案是通過SATMC在1999年至2007年的幫助完成的,除阿波羅輪胎外,其他三者都是SATMC的成員。
該案件可追溯到2008年4月,當時,車隊所有者帕森斯運輸有限公司提出投訴,聲稱當地輪胎制造商操縱輪胎價格。
委員會調查了SATMC和上述四家輪胎制造商,發現他們存在討論并操控乘用車、輕型卡車、公共汽車、越野、農業和工程輪胎的價格。調查還發現,輪胎進口商優科豪馬和米其林沒有參與該行為。

2010年9月,普利司通根據委員會的寬大政策申請并獲得了有條件的起訴豁免權。普利司通在寬大處理申請中承認,公司在1999年至2007年期間與競爭對手電話溝通并召開會議。會議由輪胎制造商的銷售和營銷代表參加,以協調輪胎漲價時間和平均價格上漲百分比。
南非阿波羅輪胎公司于2011年12月與該委員會達成和解,并支付了4500萬南非蘭特的行政罰款(當時近400萬歐元)。
中國輪胎的高性價比廣受海外客戶的一致認可,如果南非對中國輪胎征稅,當地人民的換胎成本會增高,物流運輸車隊的運營成本也會增高。
顯然,SATMC的行為只是為了擴大他們的市場份額,把中國輪胎從南非“踢出去”。他們銷售的輪胎大部分都是從日本或歐洲工廠進口的,即便對中國輪胎征稅,當地的就業率、產量也不會明顯提升,這只是他們為滿足利益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