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轉眼2022年過半,上半年多個城市疫情散發,輪胎業經歷了生死存亡與舉步維艱,在市場激變的環境下,發生了多件影響行業的事件。對此,車轅車轍做了半年回顧,看看這半年來輪胎業有哪些驚心動魄的瞬間……
01、疫情拖累,輪胎業進入至暗時刻
3月份,吉林及山東地區疫情升級,全國多個省市物流運輸受阻,直接影響了輪胎廠發貨及生產,例如米其林發布“疫情期間倉庫臨時封閉及物流時效影響通知”,山東威海、淄博、萊西地區輪胎企業安排停限產,出貨也受阻礙。

4月份,上海地區疫情爆發,造成全國多地物流運輸阻塞,汽車廠停產,正新橡膠、建大橡膠、固鉑昆山工廠等均傳出停產消息。
上海疫情對全國經濟造成的全面影響更是短期難以修復,國內乘用車配套及全鋼胎配套和替換市場,均受到了嚴重沖擊。數據顯示,3-4月份,終端乘用車胎銷量甚至達到了30%以上的降幅,5、6月降幅有所收窄,但難以恢復到去年同期。6月份仍有62.5%的全鋼胎代理商家銷量環比上月下滑。
02、中策橡膠收購天津國聯
今年4月份,中國輪胎龍頭企業中策集團和天津國際聯合輪胎橡膠股份有限公司混改新成立中策天津公司,并宣布計劃在三年內投資28億元,建設成為世界前三大、亞洲規模最大的非公路輪胎生產工廠。

天津國際聯合輪胎橡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全系列專業生產工程機械輪胎和特種輪胎的廠家之一,在非公路應用中有超過2000種規格產品。

同時,公司產品50%以上出口歐、美、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其特種輪胎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出口額排在全國第一位。
在被中策橡膠收購后,該公司工廠訂單更加火爆,接到了一批來自拉美、非洲等地區知名礦山的訂單,跟去年同期相比,產銷量實現了150%以上的大幅增長。
而中策天津公司是中策橡膠在國內擁有杭州、湖州、常州等工廠之后由南向北的擴張,為創建中國最大的非公路輪胎制造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03、賽輪擬建173億元董家口項目
6月26日,賽輪集團發布公告,公司擬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董家口投資建設年產3000萬套高性能子午線輪胎與15萬噸非公路輪胎項目。
項目投資總額151.81億元(分五期建設),其中:建設投資120.55億元(一期13.02億元、二期27.18億元、三期40.66億元、四期19.68億元、五期20.00億元)、流動資金24.10億元、建設期利息7.16億元。

此外,賽輪還擬投資23.02億元,在董家口建設年產50萬噸功能化新材料項目,建設周期36個月,其中一期投資11.63億元,建設規模為年產20萬噸功能化新材料,一期建設周期為18個月。
賽輪174.83億巨額投資的董家口大項目,其規模之大,在行業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項目全部達產后,年收入總額219.00億元,凈利潤29.61 億元,凈利潤率14%,最早將在2023年以后逐漸開始對賽輪輪胎的產能產生積極影響。

車轅車轍估算,董家口工廠產能全部釋放后再增加219億,去年公司實際收入達180億,屆時賽輪集團年營收將突破400億元,一躍進入全球前列!
04、中國出口歐盟卡客車胎關稅或撤銷
5月4日,歐盟普通法院做出一審裁決:撤銷歐委會對華卡客車輪胎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令,這是近幾年來以歐美為首的對中國輪胎全球性圍剿以來,首次重大突破。

歐盟作為中國輪胎出口的第二大市場,自2013年以來,中國對歐盟出口的輪胎數量逐年遞增。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卡客車輪胎出口歐盟數量約有341.86千噸,較2014年增幅接近40%,出口比重超過10%,達到近八年峰值。
然而隨著歐盟對華卡客車輪胎實施雙反調查,中國輪胎出口歐盟增勢在2018年戛然而止,2018年輪胎出口歐盟數量降至173.87千噸,同比降幅接近50%,出口歐盟比重下滑至5%左右。
歐洲一旦取消卡客車胎雙反,相對沒有海外建廠且歐盟又是出口主市場的輪胎企業來說,全額退回的“雙反”稅將一定程度上緩解輪胎企業的運行壓力,邊際利潤有所提升。
中長期來說,中國卡客車輪胎對歐盟直接出口量有望修復,國內輪胎企業出口市場可選擇性增加,尤其是僅在國內擁有生產工廠的輪胎企業修復彈性較大。
可以看出,輪胎業雖在經歷多重困境,也有不少利好消息改善市場需求,更阻攔不了頭部輪胎的發展擴張。下半年疫情仍存不確定性,但出口市場堅挺,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相信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