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中國橡膠雜志消息,6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石化化工處處長黃瑜等一行3人,到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現場調研,并與相關分會(委員會)主要企業代表進行視頻交流,了解當前橡膠行業經營形勢現狀,分析背后原因,共同推動落實下一步工作。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徐文英從全行業層面總結了橡膠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副會長兼秘書長雷昌純主持了視頻會議。
黃瑜處長首先對中橡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代表行業向工信部、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等相關部委反映行業訴求予以肯定。
她說,石化化工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連續收到中橡協兩份報告,一直從職能角度進行研究,并與相關司局進行溝通,開展了有關工作。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一季度石化化工行業整體表現不錯,保持了一定的盈利水平。但研究之后發現,在“三重壓力”這一共性問題面前,最危險最可能出現虧損的是橡膠行業,尤其是輪胎行業,這引起了工信部的關注。
造成橡膠行業嚴峻形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外部環境是一方面,長期以來行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是原因之一,在平常沒有表現出來,一旦受到外部沖擊,某些風險點暴露的就非常明顯。
黃瑜處長表示,此行的目的,就是從短期因素和長期矛盾兩個角度,對行業進行系統性分析。短期因素來講,階段性問題很快就能解決,比如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運輸環節的堵點斷點等現象已經逐步緩解。希望橡膠行業能夠進行問題更新,提出其他面臨的突出、緊迫問題。
傳統行業運行不好,無外乎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分析長期性矛盾,就要判斷是否出現結構性產能嚴重過剩的苗頭,導致無序競爭。另外,分析受疫情沖擊的群體,小企業、大企業、國際知名品牌,各自受影響的程度怎樣,是否反映出行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品牌效應不夠突出,不能滿足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黃瑜處長表示,石化化工處將堅持問題導向,立足職責,有針對性地解決行業企業提出的實際問題。其他涉及財政、金融、交通運輸等問題,雙方可通過各自渠道繼續向相關部門反應,想辦法加以解決。
中橡協部分分會(委員會)主要企業的代表,交流溝通了當前面臨的困難,希望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給與支持。
包括輪胎分會中策橡膠集團董事長沈金榮、風神輪胎董事長王鋒、貴州輪胎總經理王鹍;膠管膠帶分會浙江雙箭總經理沈會民;營銷工作委員會云南集力工貿董事長朱仁恩、河南豫德隆董事長柴寶柱;膠鞋分會際華三五三七執行董事熊明俊;橡膠材料委員會青島全美橡膠總經理王沛;助劑委員會蔚林股份總經理王志強;力車胎分會吉路爾輪胎總工程師李長繼;骨架材料委員會大業股份董事會秘書牛海平、神馬實業技術中心副主任呂文娟。

徐文英對近幾個月以來企業反饋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簡要總結。行業當前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
一是運營成本高漲。電、煤、汽等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用電成本,根本享受不到煤炭指導價;包括炭黑、合成膠等原材料在內,價格上漲幅度大;海運費高位運行,一箱難求,嚴重攤薄了企業利潤。
二是橡膠工業在下游客戶面前是弱勢群體,應收賬款占用多、回款難。輪胎配套于汽車工業,輸送帶企業面對的是煤礦、電力、港口、冶金等央企、國企。汽車用橡膠制品,高鐵、城鐵和地鐵用橡膠配件生產企業,也主要與國企打交道。尤其是市場低價中標政策,極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三是希望國家支持實體產業發展。國家政策應鼓勵民族品牌發展,支持民族品牌配套和國家采購;重視產業鏈安全,對輪胎模具、橡膠機械裝備等重要配件的國產化替代予以扶持,避免出現核心零部件“卡脖子”問題。
在聽取企業反映的問題和提出的訴求匯報后,工信部領導與徐文英、雷昌純等中橡協人員進行了交流。
黃瑜處長說,能源及原材料漲價、國內運輸出現堵點斷點、海運費高漲影響出口等,所有外部因素全都疊加在橡膠輪胎等行業,并且自身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導致價格很難傳導下去,造成了橡膠行業目前的困境。
黃瑜處長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以此為契機,以輪胎行業為重點,中橡協要作一個深度、系統的分析報告。深入分析輪胎行業的產能布局、科技創新、技術水平、市場競爭力等;行業運行中存在的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市場競爭中不規范問題對行業的影響等。
二是中橡協工作大有可為,要思考下一步可以開展哪些工作,如何與上下游對接,如何提升品牌,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三是思考下一步產業鏈安全的問題。中橡協要梳理弱項,包括短板的原材料、裝備和零部件,提出清單。
中橡協要下決心站在行業的角度,做好輪胎強制標準認證、推行中國輪胎標簽制度等工作,在行業轉型升級、優勝劣汰方面,發揮標準和產業政策的引導、支撐和倒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