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與輪店主聯盟消息: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王世琴帶著10份建議,將基層聲音傳遞到兩會。“其中的6份,是經過了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完成的。”王世琴補充。
其中兩項建議是為天然橡膠產業持續發展發聲。
據了解,廣東農墾是天然橡膠基地,建墾70年,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經營企業,也是全球首家產品同時獲得新加坡、東京、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認證的天然橡膠企業。
2019年,廣東省完成了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兩區)劃定,廣東農墾60萬畝膠園劃入了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

2021年,王世琴深入廣東農墾調研,跟著割膠工人上山割膠、收膠。在交談體驗中,她才知道天然橡膠產業的發展已面臨著重重困境,并沒有與外界四大工業原料之一的光鮮所匹配。
“機械化程度落后,割膠工人人數斷崖式下降,且呈現老齡化。”王世琴告訴記者,割膠現代化的進程太慢了,現在的割膠工作仍然以人工為主,工人凌晨一點以后割膠,早上七點回家吃個早餐,然后繼續上山收膠,日夜顛倒的工作狀態也容易讓他們患上一系列疾病。
據王世琴解釋,以茂名墾區為例,2021年有割膠工1854名,其中,60年代出生割膠工占比43%,70年代的占比38%,80年代的占比14%,90年代后的只占5%。
近年來,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低迷,割膠工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加上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間日夜顛倒還容易引發一系列疾病,與其他行業相比,吸引勞動力就業的競爭力明顯處于劣勢,越來越少新人愿意從事割膠勞動。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
調研結束后,王世琴查閱了國家、省的一系列規定,發現天然橡膠保護區建設與管護上政策還處于空白,割膠工人的工作狀態也符合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特征。
為此,今年兩會,王世琴帶來了《關于完善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支持政策的建議》和《關于將割膠工職業納入特殊工種的建議》兩個建議。
王世琴呼吁,要加快制定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相關法規,使保護區的區塊調整、建設、管理和保護等實現有規可遵、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特種橡膠生產體系,加大對天然橡膠品質形成機制的基礎研究及其調控技術研發的支持,保障國防工業需求。
與此同時,將割膠工職業納入特殊工種,對現行割膠工人退休政策列入野外繁重體力勞動范疇,允許享受特殊工種待遇;加快推進新型割膠工具研發進度,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研發機構關注以及參與割膠工具研發。
橡膠與鋼鐵、石油、煤一起號稱世界四大工業原料,又是國防工業不可缺少的戰略物資。在全球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橡膠產業供需兩端疲軟,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下滑,膠農的收益得不到保障,如何在困境中推動橡膠產業持續發展仍值得思考。
更多資訊消息,請登錄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