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yè)網據恒河新材料消息,黏度是油墨內聚力的大小,是水墨的應用中最主要的控制指標。在印刷的過程中,水墨具有一定的黏度是保持其正常傳遞、轉移的必要條件:水墨的黏度如果過低,會造成色淺、網點擴大大、高光點變形傳墨不均等弊端;水墨黏度過高,會影響網紋輥的轉移性能,色不均,顏色有時反而印不深,同時容易造成臟版、糊版、起泡、不干等弊病。水墨的出廠黏度,因廠家或品種而異,-般控制在30-60s / 25℃范圍內(用4涂料杯)。使用的時候黏度調整到40-50s之間較好。
對于膠印油墨而言,可以通過墨輥之間的調和,使油墨均勻地涂布在印版上,而柔印油墨也僅靠本身的流動性、粘附性填充在網紋輥網穴中并傳墨到印版上,而且油墨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填滿網穴,只有較低的黏度即較稀薄的油墨才有這樣的性質。
如果黏度太大則會造成以下缺陷:油墨傳遞、轉移困難。因柔印機速度很快,第一色印完到第二色印刷,其間隔僅幾秒到零點幾秒,要求油墨黏度小,易分離,轉移快,干燥快;易引起紙張拉毛、脫粉現象,甚至造成紙張剝離;油墨難以填入網穴中,同時刮刀也難以圓滑地刮去網墻部分的油墨。實踐證明,在同樣的條件下,黏度小的油墨層分裂狀態(tài)比黏度大的對油墨的轉移有利。
所以柔性版油墨一般黏度較較小,其范圍為:0.15-0.3Pa-s。但油墨黏度也不能太小,否則容易壓印會造成網點中的油墨易變形,使圖文再現性變差。嚴重時會造成墨體乳化,或使其不能正常傳遞、轉移,并逐漸在網紋輥、印版上堆積顏料,當堆積達到-定的程度的時候會引起糊版。
一般對于比較光滑的承印物,在供墨星充足時,轉移率較高,所以要求油墨的黏度稍高;對于結構松軟的紙張所用油墨黏度應稍低。在實際生產中,當使用帶有刮墨刀的印刷機時,溫度過低時油墨的傳墨星不如溫度稍高時穩(wěn)定。油墨溫度升高會使黏度下降,其結果是使印品密度降低,墨層沖淡。
要保持印刷質顯的-致性,就必須保持油墨黏度一致。印刷者必須高度重視油墨溫度所帶來的影響,在印刷前應把所用油墨的溫度穩(wěn)定在印刷車間的溫度。這一措施非常重要,否則印刷過程中的油墨密度將會有較大的變化。
水性油墨粘度的影響因素
1、溫度對水墨粘度的影響車間溫度對印刷質量的影響,相對濕度在60%~85%較好。在冬、夏季溫差大時,粘度的表現最為敏感.溫度高時,水分蒸發(fā)快,干燥快,在操作時,就要注意延長干燥時間或提高機器速度;溫度低時,水分蒸發(fā)慢,水墨干燥也慢,在操作時,可提高水墨干燥速度或加開烘干裝置.冬季使用時,因水墨在0℃以下容易結冰,如果水墨結冰后,可放置在溫度高的房間內,讓其自然溶解,攪拌均勻后,可繼續(xù)使用。
2、觸變性對水墨粘度的影響觸變性是指油墨在外力攪拌作用下流動性增大,停止攪動后流動性逐漸減小,恢復原狀的性能.水墨放置時間久了以后,有些穩(wěn)定性差的油墨容易沉淀、分層.還有的出現假稠現象.這時,可充分攪拌,經過一定時間的攪拌后,以上問題自然消失.在使用新鮮水墨時,一定要提前攪拌均勻后,再作 稀釋調整.或預計到一定量的墨上機后,粘度下降程度,因機中含水和墨的觸變性可以改善墨的流動性。
3、PH值對油墨粘度的影響水墨應用中另一個需要控制的指標的PH值,其正常范圍為8.9.5,這時水性油墨的印刷性能最好,印品質量最穩(wěn)定。當PH值高于9.5時,堿性太強,水基油墨的粘度降低,干燥速度變慢,耐水性變差,容易發(fā)生糊版;而當PH值低于8.5即堿性太弱時,水基油墨的粘度會升高,墨易干燥,堵到版及網紋輥上,引起版面上臟,并且產生氣泡。
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y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