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商業消息,經過了風起云涌的2021年,輪胎人迎來了充滿希望的2022年。雖然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但是輪胎行業依舊重復著昨天。近些年來,輪胎行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事情。這些事情還一直影響著輪胎行業,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將在2022繼續左右輪胎行業的大事件。
淘汰洗牌將繼續
近幾年,中國輪胎行業正在經歷著大洗牌。特別是2015年之后,銀行對于輪胎企業的擔保政策發生變化,導致了非常多的輪胎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從而導致了一連串輪胎企業的倒閉。在山東東營,輪胎企業相互擔保,一家出問題,連帶一大片。除了一些小廠倒閉外,例如:永泰、恒宇、德瑞寶等一些中大型輪胎廠也紛紛倒閉破產。
雖然經過幾年的洗牌,輪胎市場漸漸從震蕩中恢復過來。但是無可否認的是,輪胎行業的洗牌遠沒有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將會徹底摘下中國輪胎以前劣質低端的帽子。那些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輪胎企業注定被淘汰。
其實自疫情以來,輪胎行業兩極分化的趨勢被進一步拉大,例如中策橡膠、玲瓏輪胎、賽輪輪胎、雙錢輪胎等優秀的輪胎企業第一時間從疫情中恢復并且頂著疫情帶來的影響逆勢增長。不僅在國內新建工廠,還繼續開拓海外市場,繼續著走向全球之路。
2022年,經濟大環境依然不容樂觀,疫情的影響也沒有解除。雖然中國輪胎企業都穩步前進,在確保市場地位的同時也在積極擴張,業績增長的同時也意識到了新時代下差異化的優勢,將技術作為立身之本。縱觀國內外倒閉的輪胎廠,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性——產品低端,大部分都是生產低尺寸輪胎,盈利能力較弱甚至于常年虧損,資金鏈斷裂。雖然輪胎行業洗牌早已開始,但是2022年遠不是輪胎大洗牌的結束。
漲價潮將會繼續
從2021到2022,輪胎人的朋友圈一直被一件事情刷屏,那就是漲價。漲價這件事在以前只出現在那些名不見經傳的輪胎小廠上,輪胎作為工業品,隨著技術的革新成本肯定是會越來越低的。要是輪胎越賣越貴,誰還買。但是近兩年情況大有不同,原材料暴漲,人工等等都讓輪胎企業感到窒息,上至國際巨頭,下到輪胎小作坊,都感到現在的價格支撐不住了。再加上中國輪胎市場長期內卷,利潤本來就不高,這才出現了喜聞樂見的漲價潮。
同時伴隨漲價而來的還有國家對于環保、生態的重視,這也大大加重了輪胎企業的負擔。那這些成本最后肯定要分攤到價格上,所以輪胎漲價才這么常態化出現。再加上海運市場一柜難求,讓輪胎出口難上加難。輪胎終端市場的不景氣,讓輪胎店和經銷商不敢進貨而輪胎廠家又用漲價逼著經銷商進貨。經銷商自然不愿意輪胎廠家打亂部署,各方的博弈最終會使得輪胎漲價潮成為持續的熱點,在2022年也是一樣。
渠道變革將會繼續
自新時代開始,輪胎渠道的變革就從未停止過,不管是輪胎行業內部還是外部。都在探索更加有效的商業模式,特別是當電商等資本開始進入輪胎行業后,更加劇了這種態勢。隨著巨量資本的進入,輪胎行業出現了電商、新零售等多種模式。
這些模式在初期展開了燒錢大戰,使得傳統渠道怨聲載道。其實這些電商也好、新零售也好能夠進入恰恰說明了現有的輪胎企業渠道是存在瑕疵的。隨著近幾年輪胎市場的飽和,輪胎經銷商增長過快,導致的經銷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強。有很多的沒有實力的經銷商被淘汰。從而在渠道出現了真空,同時現有的輪胎渠道太過臃腫,毫無效率。
所以,越來越多的輪胎企業開始拋棄經銷商,搞出直營的模式來,輪胎廠家直接關注零售店。因為零售店離用戶更近,而且輪胎行業也在從“渠道為王”轉變成“終端為王”。現在各大輪胎廠商都在想方設法縮短渠道,盡量降低對經銷商的依賴,各種輪胎廠家的連鎖輪胎店越來越多。不僅僅是輪胎,輪胎企業還把手伸進了汽服小修美容等領域,由產品提供商變成了服務提供商,這樣的轉變更加適應汽車后市場的發展。
技術革新將會繼續
在中國輪胎企業前些年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對于技術的不重視使得中國輪胎大而不強。這一點在輪胎市場飽和嗎,消費者開始注重產品質量后尤為突出。導致了中國輪胎背上了“質量差低端貨”的名聲。
中國輪胎企業的老板大都只看中眼前利益,投資建廠,錢投進去生產出來的產品就能變成錢。但是搞技術搞研發就是打水漂,要知道搞技術是需要持續的大量投入的。中國輪胎企業很多都是拿來主義,甚至模仿別人。自己缺乏核心的技術,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強大。
但是,一旦遇到風雨,就立馬散架了。不過有些中國輪胎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中策、賽輪、玲瓏等一大批有志向的輪胎企業已經將技術革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紛紛建立起完備的研發中心,具備了從市場調研、產品規劃、配方研發、結構設計到產品驗證測試的全過程的自主開發能力。
2022年輪胎行業依然充滿未知數,倒閉、漲價、渠道、技術等依舊會困擾輪胎行業,值得慶幸的是中國輪胎行業經過幾年的調整轉型,正在逐漸走向正規。不過行業艱難是現實,但艱難的行業狀態下卻是一個個堅持的背影。2021我們已經挺過來了,2022期待輪胎行業更好的未來!
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