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輪胎世界網消息,2021年即將結束,新年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
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輪胎世界網用十個字,來總結和記錄輪胎業這一年的大事件。
1、漲
漲價潮,一波接一波
這一年的輪胎行業漲價潮,始于原材料上漲,高潮在限電限產,如今仍未結束。
瑪吉斯、鄧祿普等大品牌輪胎的漲價動作,已安排至2022年1月。
令人關注的是,這次持續數月之久的漲價潮,影響力已經不局限于輪胎行業。
其在央視多次報道后,引起了全社會層面的關注。
2、新
新產品,層出不窮
2021年,國內輪胎市場,出現了一系列劃時代的新產品。
“液體黃金”輪胎、“稀土金”輪胎、“全防爆”輪胎……紛紛登場。
其中,多款輪胎在技術創新方面,值得肯定。
此外,米其林、普利司通、德國馬牌等國際輪胎公司,在新能源輪胎方面發力。
他們推出的新能源專用輪胎,在國內市場開始有針對性地攻城略地。
3、疫
疫情,繞不過去的坎
過去的一年,新冠疫情持續發酵,從德爾塔到奧密克戎,病毒變種越來越厲害。
國內小規模疫情不斷反復,防控政策加碼,導致許多行業活動取消。
疫情對輪胎行業的深層次影響,體現為宏觀經濟環境和全球供應鏈受到的強烈沖擊。
輪胎出口面臨的各種難題,以及國內市場疲軟,均與此關系密切。
4、運
海運難,一箱難求
國內輪胎產業的半壁江山,依賴出口支撐。
2021年,國際航運物流受到疫情沖擊,集裝箱船運費用高漲,一箱難求。
同時,這一年,中國輪胎出口需求暴增,更加凸顯了海運難題。
在此情況下,國內企業獨辟蹊徑,想出了輪胎“散裝”出口的新點子。
5、冷
市場從夏天冷到冬天
經歷了一季度的“開門紅”之后,二季度開始,國內輪胎市場開始降溫。
這一冷,就一直冷到了年底。
其中,三季度,中國輪胎產量遭遇“負增長”,出現多年難見的下滑。
原材料漲價和市場疲軟兩面夾擊,輪胎企業利潤直線下降。
6、限
限電限產,工廠的無奈
9月,“能耗雙控”大背景下的拉閘限電,開始困擾輪胎工廠。
限電結束后,煤炭成本依然高漲。
再往后,冬季限產來臨。
加上市場情況不好,降低開工率成為輪胎廠家的無奈之舉。
最困難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大企業裁員。
7、擴
產能擴張,新項目層出不窮
盡管經歷了市場的嚴峻挑戰,輪胎產業擴張的步伐依然沒有放緩。
這一年,國內新項目和海外新基地建設,如火如荼。
總體來看,投資者分為兩部分:
一是國內龍頭企業,目的是為加緊搶占市場;
二是相關行業投資人,新入局輪胎制造。
在新入局者眼中,產能過剩的輪胎行業依然有利可圖。
8、反
反傾銷警醒中國輪胎人
美國對泰國、越南的輪胎反傾銷,讓走出國門的中國輪胎企業意識到:
只建一個海外基地,是玩不轉的。
新的貿易壁壘壓力,推動國內輪胎公司積極建立第二海外基地。
賽輪集團和通用股份,先后選址柬埔寨設廠,并火速上馬。
在“雙循環”背景下,海外基地成為中國輪胎業外循環的引擎。
9、洗
洗牌,輪胎業不變的主題
2021年,一些茍延多時的輪胎廠家,正式啟動破產程序,或找到投資方;
也有一些輪胎企業涅槃變身,換了新的老板。
但洗牌的大手,仍未停止。
山東省已印發《全省落實“三個堅決”行動方案(2021—2022年)》的通知。
其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該省年產120萬條以下的全鋼胎、年產500萬條以下的半鋼胎企業,全部整合退出。
10、活
活下去,活得更好
為了未來更好地生存,國內外輪胎企業各顯神通,不斷尋求新的變革與發展。
他們或者并購工廠,或者甩賣不盈利的業務。
以普利司通為例,其中國公司在年末大調整,賣掉惠州工廠,剝離相關虧損業務。
這一切,是為了在大環境劇變之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
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