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與輪消息,轉眼間2021年馬上就要結束了,這一年來,輪胎行業發生了很多大事,今天小邦就和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今年輪胎行業的十大熱點事件。
一、原材料連續一年震蕩上漲,輪胎企業利潤暴跌不斷發布漲價通知
今年發生的大事件中,和每個輪胎人都息息相關的就是輪胎漲價了。今年受通貨膨脹、原材料上漲、雙限政策影響,輪胎價格進行好幾輪的上漲。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原材料價格連續一整年震蕩上行。

今年的漲價潮主要集中在春節過后的3月份,和9-11月份。受到原材料漲價影響,輪胎企業的凈利潤普遍暴跌。

點評:不只是國內,全球輪胎企業都受原材料影響進行好幾輪的漲價。并且,已經有企業宣布漲價到明年1、2月,所以在馬上到來的2022年,輪胎漲價或將繼續延續,同樣成為影響2022年輪胎行業的關鍵事件之一。
二、反傾銷稅確定,輪胎企業國內、國外繼續建廠
今年年中,國際貿易委員會 (ITC)發布最終裁定,確定對韓國、中國臺灣和泰國的輪胎征收反傾銷稅,這對將工廠建立在泰國的民族輪胎企業來說,是一記重拳。(點擊查看詳情: )
不過,國內輪胎企業并沒有放棄擴張步伐。比如玲瓏輪胎2個月內投資約113億建廠,6月、8月先后宣布在陜西銅川、安徽合肥投建中國第六個、第七個生產基地。

同時也有其他企業另辟蹊徑選擇在別國建廠。賽輪輪胎和通用股份在柬埔寨建廠;森麒麟宣布將自籌資金約37.455億元人民幣,在西班牙投資建設年產1200萬條高性能轎車、輕卡子午線輪胎項目。
點評:民族輪胎企業正值彎道超車的黃金時期,品牌影響力越來越高,但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影響力必須先把規模做起來,所以在未來幾年內輪胎企業的擴張速度只會更快。
三、固特異固鉑“聯姻”,泰豐橡膠易主
今年關于輪胎企業之間發生的最大事件,要數美國輪胎兩巨頭“固特異、固鉑聯姻”事件(點擊查看詳情報道: )。固特異收購固鉑后的好處,迅速體現在固特異的經營業績中。
數據顯示,固特異 第三季度銷售額為49億美 元(約313.5億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42%, 如果不包含固鉑的業務,其銷售額增幅為16%。(點擊查看: )

除此之外,另外一起受人關注的并購案是泰豐輪胎和南港輪胎,兩企業之間的戰爭終于停止,泰豐經營主導權正式易主,南港接位!
點評:通過并購方式一躍成為世界巨頭輪胎企業的事情屢見不鮮,但目前各企業規模已經形成,在企業自身沒有經營危機的情況下,不會輕易被收購,因此巨頭之間收購案可能會越來越少,但巨頭收購小企業或將成為常態。
四、海運費暴漲拉低出口,“芯慌”讓輪胎市場損失127億元
今年誰也沒想到海運費價格攀升會成為熱議的話題,受疫情影響,集裝箱費用曾翻了15倍。比如20英尺標準集裝箱貨柜從中國東部沿海港口到美國西海岸的價格通常是1000美元,但今年最高時曾達到過15000美元。而海運費上漲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國輪胎出口量下降。

出口告急,但對輪胎企業來說,還有另一個噩夢,就是缺芯。在年初因芯片短缺導致停產的車企已經達20家左右,超40家工廠已經停產/減產。有數據顯示,因為缺芯讓輪胎市場損失了20億美元,約合127億元。

點評:集裝箱一箱難求和“芯慌”是大環境變動下帶來的臨時重大問題,這些外部問題在未來2-3年內或將減弱。但這也警示輪胎企業,即使自身經營沒有問題,但大環境對一個企業的健康成長有著致命的影響,輪胎企業要建立起危機意識。
五、輪胎巨頭加快“變革”,關注未來出行
這兩年,全球輪胎行業加速變革,競爭加劇、電動汽車取代燃油車等等都對輪胎企業提出新的挑戰。因此今年眾多輪胎巨頭都制定了”改革“性的企業發展規劃,并加速實施。(點擊查看詳情: )

比如米其林要開拓新市場、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普利司通瘋狂淘汰雞肋項目,來打造其核心“輪胎業務,2021年關閉10家工廠;特瑞堡制定了200個收購目標;耐克森開始投資“飛行出行”領域。

點評:一個能在競爭中屹立幾十年甚至百年的企業,一定比同行其他企業更具有前瞻的眼光和能力,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聚焦到未來出行領域,包括研究綠色輪胎、智能輪胎等。
六、山東政府淘汰落后產能加劇,同時培育巨頭
今年以來,以山東政府為代表的多地都開始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比如山東輪胎“十四五”規劃里,對“低端產能”提出界定,要求淘汰的產能涉及到的企業共計18家,其中全鋼胎企業8家,共計產能556萬條;半鋼胎企業10家,共計產能2561萬條。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山東政府也在加大力度培育高端輪胎產能。比如,廣饒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偉頌曾說,爭取用3年時間,3~5家企業進入全球輪胎75強的前30強。

點評:中國輪胎產業已經過了盲目爆發期,接下來要向優質發展期轉換,未來2-3年,無論是輪胎企業還是輪胎經銷商,倒閉的都會越來越多。而中國輪胎企業在全球75強排行榜中,也將從“大而不強”走向“強大”。
七、新能源輪胎和自修復輪胎迎來發展新機遇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消費需求旺盛,今年以來,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集聚在新能源輪胎和自修復輪胎方面。

比如,今年米其林在中國市場正式推出了自修復輪胎,并且投資1000萬歐元擴大Acoustic靜音技術輪胎和Selfseal自修復輪胎的生產線;德國馬牌也將自己的品牌重新定位為“高端新能源汽車原配專家”;通用股份也推出了新能源抗扎胎。

點評:很明顯新能源車輪胎和自修復輪胎的新機遇,因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企業的大力推廣,自修復安全輪胎將越來越受到人們和商家的青睞,市面上越來越多的中高端車型裝配都將采用自修復輪胎,新能源汽車不配備胎的問題也能得到解決。
八、“雙碳”下輪胎企業必須綠色環保,“雙限”給企業帶來經營困境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市,這意味著中國的橡膠輪胎行業必須加速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努力,輪胎企業必須在原材料、制造、回收等整個產業鏈實現“碳中和”。(點擊查看詳情: )

同時,為實現“碳達峰”目標,今年下半年采暖季來臨之前,全國多地實施限電限產,對輪胎行業影響非常大,開工率大大降低,輪胎價格也因此上升。輪胎企業也發布《限電影響生產通知函》,描述限電政策給輪胎企業帶來的困境。
點評:雖然限電限產對企業開工率、輪胎價格都有一定影響,但并不是主要原因,輪胎企業開工回暖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輪胎價格的主導因素是原材料,所以企業很快會擺脫“雙限”影響,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或將未來幾年內都會實施“雙限”。
九、越來越多輪胎企業加入銷售渠道改革隊伍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輪胎企業加入到了輪胎銷售渠道的轉型隊伍中,傳統的輪胎銷售渠道需要經歷從工廠-經銷商-門店的過程,但現在輪胎廠家都傾向“去中間化”,探索渠道改革方式。
今年,中策、玲瓏、賽輪、森麒麟、瑪吉斯等企業紛紛進行數字化渠道和新零售變革。比如玲瓏圍繞“產品+服務+價值”的營銷主旨,開啟新零售2.0;瑪吉斯正式推出全新零售端APP瑪商發4.0版本,希望拉近工廠與零售商的距離的同時,也縮短工廠與終端用戶之間的距離。

點評:今年去中間化趨勢更趨明顯,輪胎行業競爭加劇,輪胎廠們銷售渠道轉型也勢在必行,雖然輪胎渠道的轉型雖然涉及工廠、經銷商、門店三方,但關鍵還是看輪胎廠商,所以輪胎經銷商們也要做好向服務商轉變的準備。
十、“貓虎狗”加速擴張,超過6200家
電商平臺興起后,輪胎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今年他們繼續擴張。據悉,目前途虎工場店超過3500家,天貓養車超過1500家,京車會超過1200家,貓虎狗三家超過6200家。

點評:電商平臺擠壓下,利潤越來越透明,輪胎店越來越難,輪胎店亟需尋找突破口。或可以轉變思路營造網紅門店從網上獲客、提供優質服務等;或可以選擇背靠大樹,加入像中策云店、駕捷樂等輪胎企業的連鎖門店;或可以加入其他大型汽服連鎖門店。
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