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www.boilnfry.com),據中國青年報消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3萬輛和233.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2.2%和12.8%,同比分別下降8.8%和9.4%。
今年一直受困于“缺芯”的汽車行業,終于迎來了一段“喘息”之機。隨著馬來西亞等海外汽車芯片主要生產地逐漸恢復運轉,汽車產銷量實現同步上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3萬輛和233.3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2.2%和12.8%,同比分別下降8.8%和9.4%,降幅比9月分別收窄9.1和10.2個百分點,與2019年同期相比,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4%和1.5%。
“今年8月、9月連續兩個月低于2019年水平,10月有回升的市場表現,說明三季度出現的供應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介紹說,今年1-10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58.7萬輛和2097.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4%和6.4%,增幅比1-9月繼續回落2.1和2.3個百分點。但此前由于芯片供應鏈不暢等不利影響,汽車市場下行壓力加大。
事實上,部分企業已感受到了陣陣寒意。從已經披露的產銷數據可以看出,今年10月,包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福田汽車、江淮汽車、江鈴汽車等在內的不少汽車集團和企業銷量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其中乘用車汽車降幅相對較小,以商用車為主的企業降幅更大。
然而在市場整體負壓前行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已經實現多月連續增長,在10月,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16.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18.2%。
“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上年同期相比,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同樣延續了高速增長勢頭。”付炳鋒說介紹說,“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3.2萬輛和210.5萬輛,同比均增長19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3.3萬輛和4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0%和140%。”
值得一提的是,受海外市場需求恢復及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的拉動,10月,我國汽車出口量再次刷新歷史紀錄。數據顯示,10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汽車23.1萬輛,環比增長33.8%,同比增長1.1倍。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貢獻度為43.3%。
除了新能源與出口數據喜人外,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也再次呈現增長行情: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了95.2萬輛,同比增長9.2%,市場份額上升了6.2%達到了47.5%。
“與上月相比,中國品牌SUV、MPV市場占有率均呈增長,中國品牌轎車有所下降;與上年同期相比,中國品牌轎車、SUV和MPV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增長,中國品牌轎車市場占有率增長更為明顯。”付炳鋒說。
不過,中汽協副秘書長許海東提醒說,雖然10月汽車市場的表現回暖,馬來西亞芯片供應也在逐漸恢復,芯片供應問題有較大程度緩解,但從整體來看,汽車芯片仍是供不應求。
“我們也期待11月和12月市場能夠保持芯片的供應量,但是芯片總體來看仍是數量不夠,接下來兩個月應該也不能達到滿足主機廠需求的程度,或者說能夠達到10月的水平就已經很不錯了。”許海東直言。
據了解,今年包括鋼鐵、鋁材、橡膠、動力電池在內,不少汽車原材料和零部件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增長。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測算,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磷酸鐵鋰及三元電池價格均出現一定程度上漲,電芯和電池系統的理論成本上漲幅度均超過30%。
與此同時,近期聯電、力積電、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宣布進一步上調芯片代工報價,這意味著汽車在“一芯難求”的情況下,將面臨新一輪價格上漲的難題。
“今年四季度,隨著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發展,汽車消費需求仍然穩定,四季度芯片供貨逐步緩解將推動月產銷環比保持增長,但是供給端仍存在不確定性,總體供應形勢仍然供不應求。”付炳鋒表示,綜合潛在供應鏈風險及企業成本壓力,今年全年汽車產銷量將比去年略有增長,但將低于此前預期。
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