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www.boilnfry.com),據我的煤炭網消息,年初以來,受煤炭價格大幅持續上漲影響,各地煤化工產品市場出現瘋狂追漲、炒作的非理性狀態。進入11月份,各地煤價隨著國家發改委以及地方政府開展煤炭專項整治行動開始回落,煤化工產品市場也開始降溫。截至11月15日,半個月來焦炭、順酐、洗油、工業萘價格跌幅分別為12.5%、14.6%、12.5%、3%。雖然煤焦油、煤瀝青、硫酸銨等產品并沒有出現大幅走跌情況,但也處于震蕩回調之中。
筆者認為,隨著產業鏈骨牌效應的陸續顯現,煤化工產品后市有望步入整理周期。
一方面原料供應緊張態勢緩解。自國家出手整頓煤炭市場以來,10月下旬開始,全國坑口、港口煤價均大幅下跌。隨著后期煤炭產量提升,市場供需緊張形勢將進一步改善。11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全國煤炭調度日產量達到1205萬噸,創歷史新高,較上一個峰值增加12萬噸。其中,山西、陜西、新疆等多省區煤炭產量均創近年來新高,為全國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奠定更為牢固的基礎。
隨著煤炭供應陸續增加,煤價也開始觸頂走跌。其中,10月底曾一度沖高至1800元(噸價,下同)的動力煤(5500大卡)價格,在11月15日已跌回900元附近,跌幅近100%;無煙沫煤價格也由2100元回落至1400元左右;低硫焦煤由4000元回落至3500元左右。煤炭價格下跌使煤化工產品成本支撐減弱。
另一方面高企的生產成本正在消化。前期由于煤價大幅上漲導致煤化工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同時又受能效“雙控”、限電等影響,煤化工企業一直無法有效提升負荷,綜合成本再度提升,企業只能被動通過產品漲價釋放壓力。據了解,截至10月底,今年動力煤價格漲幅達350%,煉焦煤漲幅達192%,其下游產品如焦炭、甲醇、煤焦油漲幅雖達95%、100%、90%,但仍不及原料漲幅,產品看似“暴利”的背后其實隱藏著煤化工企業的諸多心酸。在原煤價格回落之際,煤化工產品的高成本開始得以緩解,市場也理性回歸。
綜合來看,寒潮來襲北方運輸難度加劇,加之疫情形勢再度嚴峻,都給近期的煤化工行業施加壓力,產業鏈市場有走弱趨勢。但基于原料價格短期內不會大幅增加、煤化工企業開工負荷也不會明顯提升等因素,預計煤化工產品市場整體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價格仍會保持相對高位,后期將以窄幅整理為主。
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