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www.boilnfry.com),據輪胎報消息,受貨運事業蓬勃發展的影響,國內的輪胎行業一直都具有較強的經營活力,但是最早的時候,國內輪胎行業一直是受外國企業的壟斷,中企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才獲得新生,那么中國輪胎是如何崛起的呢?
外企高價壟斷中國市場
這里所說的輪胎并非轎車所用的輪胎,而是大型貨車所用的“工程輪胎”,這類輪胎廣泛應用在碼頭輸送、采礦、建筑材料運輸等方面,因此其質量、材質和使用周期都有較高的標準,而正是這類輪胎市場,長期被外國企業所把控。

熟悉輪胎行業的想必都聽過普利司通、米其林和馬牌等品牌,這些法國和德國企業在國內的工程輪胎領域中長期占據著優勢地位。
由于其產品質量好,且使用周期長,往往成為各大工程汽車企業的采購首選,但也正是靠著產品的競爭優勢,這些外企將輪胎的價格一抬再抬,早期國產輪胎生產商并不具備發展優勢的時候,一條米其林工程輪胎的售價高達60萬人民幣,最低也要40萬元。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價格,并非生產成本高,而是因為其具有壟斷的優勢,簡單來說就是掌握了行業的定價權,因此這些輪胎生產商的利潤率高的離譜,曾經有法國調查機構對米其林等多個輪胎巨頭進行過調查,發現他們的利潤率最低也在45%以上。
中企聯手顛覆外企壟斷
由于國內的輪胎需求量正在穩步提升,而國外企業的產品價格又如此之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謀求產品質量的提升,希望通過這樣的辦法打破外國企業的壟斷態勢。

在國內涌現出了大批的優質生產商,像三角輪胎、賽輪集團和山東億諾等企業紛紛投入到了高端輪胎產品的研發中。
2007年,三角輪胎甚至還憑借新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裝置,拿下了國家科技進步獎,而賽輪集團更是從實際應用領域出發,將抗磨損和抗沖擊等性能融合到自家的輪胎產品中,成功帶領一系列生產商進入到了國際高端輪胎的生產行列。
發展到今天,國內的輪胎企業已經在國際上占據了較大的發展優勢,今年7月份,國際輪胎企業的實力排行榜出爐,全球75個實力企業中,中國企業共有36個,拿下了幾乎50%的行業席位。
在前10名里,中策橡膠、正新橡膠分別位列第九和第十名。
取得同樣好成績的還有玲瓏輪胎,在2020年全球經濟發展受阻的情況下,玲瓏輪胎是全球前20個輪胎企業中唯一一個實現營收高增長的企業,增長率高達14.73%。
正是由于這些中國優秀企業的崛起,米其林等外國輪胎企業在中國的壟斷地位才會被打破,而如今這些企業又將聯手提高產品售價,這是為什么呢?

84家中企聯手抬價10%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的各大輪胎生產商紛紛開始了漲價的行動,截止到今年11月3日,國內已經有84個企業完成了漲價,有不少企業的漲價期限已經推到了2022年。
在這場國產輪胎漲價的熱潮下,國內的輪胎價格最高漲幅已經達到了10%,即便是市場最狹小的輪胎產品價格也上漲了2%。
而出現這樣情況的一大原因,在于國產輪胎的材料供應出現了問題,由于海運價格暴漲,加上疫情導致多地的海運碼頭停止運營,不少企業的生產材料難以大批量買入,所以不得不縮緊產能,抬高售價。
同時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在今年9月份,國內因為調控了鐵礦等大宗商品的出口管理辦法,國內的礦產資源采購規模急劇下降,這就間接影響到了國產輪胎的生產。
由于降低了產能和預計生產目標,所以在近段時間以來國產輪胎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價格上漲也就理所應當了。

未來國內的輪胎價格還要上漲多久?大家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嗎?
關注炭黑產業網,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