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波瀾壯闊”的一、三季度,化工品種漲幅超預期,大漲核心邏輯是什么?四季度能延續強勢嗎?
今年化工板塊整體上行,其中一季度和三季度的漲勢最為“波瀾壯闊”。以LLDPE、PP、PVC為例,三季度主力合約漲幅分別在16%、16%和40%以上。從走勢特點來看,一季度和三季度的兩輪上漲都呈現出漲幅大、漲速快的特點。尤其是9月份這波上漲過程中,PP、PVC等多個品種不到一個月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前三季度漲幅,超出市場預期,表現遠超往年同期。
成本端、供給端利好驅動,化工品種前三季度漲幅超預期
據國投安信期貨化工團隊統計,在文華指數當中,化工版塊年初至今漲幅接近40%,其中,與煤或天然氣相關度越高的品種漲幅越大,與原油相關的品種漲幅反而稍小。
在所有化工品當中,純堿表現最為強勁,今年純堿價格一路上漲,從年初的1600元/噸上漲至3000元/噸以上,不斷突破歷史新高,目前價格快突破3500元/噸大關,翻了一倍以上,漲幅達到119%。在聚烯烴版塊中,聚氯乙烯漲幅約為63%,因為能耗雙控對其影響更大,但聚乙烯和聚丙烯主力合約漲幅都只有20%左右。煤化工當中,甲醇和尿素漲幅分別為46%和59%左右。聚酯版塊當中,與煤更為相關的MEG漲幅最高,年初至今漲幅高達37%;其次是PTA,漲幅為33%左右;短纖最弱,只有15%左右。
“今年化工品大漲主要受成本端和供給端的利好驅動。一季度上漲的主因在于春節期間美國遭遇寒潮襲擊,導致美灣地區多家煉廠遭遇不可抗力而宣布停產,海外市場供給大幅下降。在國內化工品供給部分依賴進口以及疫情緩解后全球需求恢復的背景下,引發市場對化工品供需失衡的擔憂,從而推動價格上行。此外,3月份內蒙古收緊能耗雙控政策,針對工業的限電限產力度大幅加碼,也導致相關煤化工板塊應聲大漲。”物產中大期貨烯烴產業鏈高級分析師張駿表示。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化工品三季度上漲更多受煤炭成本抬升和國內能耗雙控升級的影響。受進口受限和電力需求的影響,下半年來國內電煤供需持續偏緊,庫存保持低位,市場價格一路上行,三季度動力煤期貨價格累計漲幅超過70%,也反映出市場對后市供給不足的擔憂。
“原油、煤炭和天然氣都是化工品的上游原料,決定了化工品的成本。由于去年全球封鎖,出現需求斷崖式減少,導致能源價格暴跌,能源相關的資本支出減少,產量下滑。進入2021年,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經濟活動恢復疊加刺激政策和雙碳政策,傳統能源品和清潔能源品需求大幅增長,而供給恢復偏慢,供需缺口拉大,庫存持續走低。歐洲的天然氣、美國的原油和中國的煤炭庫存都已經處于歷史同期低位,目前雖然處于能源消費淡季,但是十一月中旬北半球降陸續進入取暖季,能源消費季節性走強。” 國投安信期貨研究院院長丁丁表示,低庫存引發了市場對四季度能源供應安全的擔憂,市場備貨和做多熱情高漲,價格持續推漲。高漲的能源價格推升了短流程化工品的成本。全球甲醇和尿素主要原料是煤和天然氣,目前都受益于強勢的原料價格而偏強。
“煤炭不僅作為能源品,也是眾多煤化工品種的主要原料,伴隨著煤價大漲,PVC、甲醇、乙二醇、PP、PE等相關煤化工品種表現也十分亮眼。此外,8月份發改委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的通知,指出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云南、陜西、江蘇9個省(區)上半年能耗強度不降反升,為一級預警,成為引爆9月大漲行情的導火索。” 張駿稱。
隨著全年能耗雙控達標壓力日益劇增,三季度陜西、寧夏、青海等西北能源大省紛紛出臺能耗雙控具體措施,主要以限電、限產等措施為主,導致電石、甲醇、蘭炭等煤化工原料供給收縮,部分裝置被迫停車或降幅運行,從而導致市場供給下降。
“從產業端來看,今年各種原材料大幅上漲,攫取了產業鏈中大部分利潤,中下游產品因議價能力不同表現有差異,但整體是被動將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向下游傳導,產品端利潤微薄,甚至陷入虧損狀態,當雙控對供應端的影響大于需求時,產品端利潤得以修復,比如近期聚烯烴產品價格上漲使得產品端利潤有所好轉。”光大期貨能化總監鐘美燕表示。
供給收縮預期是主導化工品走勢的核心邏輯
“從全球角度來看,今年國內化工品價格強勢上漲主要是修正2020年二季度的極端下跌行情,2020年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對多數商品供應的影響仍在持續,正常供應仍未恢復到疫情前。能耗雙控致使國內傳統能耗較高的行業進入去產能周期,純堿、PVC以及其他煤化工品種受此影響較為明顯。”丁丁表示,上游供應被抑制的同時,下游制造業活躍,部分品種表觀需求較好,從而導致供需錯配愈發嚴重。
據他介紹,以聚烯烴版塊為例,PE和PP與PVC邏輯不盡相同,PE和PP年初到3月中旬的上漲主要是需求驅動,以及外部供應下滑導致的整體供需錯配。而PVC下游整體支撐較強,鋪地制品類產品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并且今年外部市場供應偏緊,出口窗口打開帶來更多出口機會,庫存始終維持低位。另外一方面,成本端電石受到環保政策影響,產能投放力度與PVC產能投放之間存在不匹配現象。今年以來雙控政策影響常態化導致電石價格居高不下,從成本端對PVC價格產生強支撐。
同樣,聚酯版塊背后邏輯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PTA價格上漲動力主要是成本推動,MEG庫存偏低,價格波動較大,成本抬升也是主要的上漲原因,近期價格創出新高主要是能源緊張導致乙二醇供應受到影響。短纖價格在年初創出高點后回落,二、三季度維持區間振蕩橫盤局面,整體看漲幅主要來自成本抬升,而自身利潤擠壓拖累了短纖價格,導致漲幅落后于原料。
“純堿在供應端今年新增產能少,年底連云港130萬噸產能計劃退出,供應存在縮減預期。同時,需求端,浮法玻璃剛性支撐比較強,從5月份后點貨速度加快,對純堿需求提升約1.6%,今年以來浮法玻璃行業利潤較好,后續也會對純堿需求形成剛性支撐。”國投安信期貨分析師周小燕表示,純堿下游需求焦點在于光伏玻璃,今年以來光伏玻璃新增投產大約提升純堿需求2.6%。四季度是光伏新增裝機高峰期,到年底光伏玻璃產能預估還將增加11380噸,相應純堿需求增加2276噸/日,需求提升約2.8%,供需錯配,純堿現貨價格也一路上揚。
“目前主導化工品走勢的核心邏輯仍是能耗雙控背景下的供給收縮預期,但根據雙控政策對供給端的影響以及品種本身基本面的不同,品種間走勢略顯分化。”張駿表示,國內80%以上的PVC生產采用電石法工藝,電石、蘭炭等電石法原料供給短缺,對PVC整體供給的影響巨大,也是導致PVC價格漲幅大幅領先其他品種的主要原因。此外,四季度是房地產竣工的高峰期,PVC下游以型管材、地板等建筑裝飾材料行業為主,季節性因素導致其剛需相對偏強,也是支撐當前價格走勢的原因之一。
國內由于主要能源品煤炭的短缺,部分地區出現了拉閘限電的現象,打亂了化工品產業鏈。以純苯為例,9月16日華東地區采用雙控政策,純苯下游苯胺、苯酚等裝置紛紛停車或降負,影響純苯需求10%左右,導致純苯現貨價格在一周時間內下跌超1000元/噸。
“乙二醇進口依存度較高,且煤制乙二醇占總產能的比例為36.8%。”物產中大期貨高級分析師謝雯表示,因今年煤炭供應偏緊、煤炭價格不斷抬升,成本端對MEG的價格主導強于MEG本身的新增產能,加之MEG的到港量偏低、新產能投放背景下,累庫仍不及預期,乙二醇跌幅受限。
在謝雯看來,當前主導乙二醇價格上漲的邏輯為能耗雙控政策導致煤炭供應受限、煤炭價格水漲船高。在能耗雙控政策、加工利潤走弱的影響下,MEG裝置開工率下降,疊加到港量庫存偏低,MEG供應端仍偏緊,供應端后續或有進一步縮緊的預期。原油價格走勢偏強,成本端對PTA價格提振;能耗雙控政策導致江蘇PTA產能開工率下滑,且浙江、廣東地區部分工廠收到相關通知,不排除后續PTA開工率有進一步下滑的可能。
“進入9月份,供需偏緊格局下,能耗雙控又持續加碼,江蘇、青海、河南、安徽、廣東地區等地純堿開工下降,這幾個地區純堿產能占比達53%。供需錯配加劇,純堿亦不斷創出新高。”周小燕說。
四季度化工品何去何從?
張駿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經歷三季度的大漲之后,國內多數化工品期貨的估值已處于歷史高位,盡管短期來看雙控的影響依然明顯,尤其是臨近年底,在全年達標壓力下,不排除部分地區會加大雙控力度。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近期市場走勢已經較大程度上反映了成本和供給端利好因素帶來的預期,四季度利好影響邊際或逐步走弱,隨著市場預期的分化,四季度市場沖頂過程或將放緩。”張駿表示,從基本面而言,在經歷三季度供給收縮、價格上漲、需求被擠出之后,四季度多數化工品供需將進入再平衡的階段,價格走勢或呈現高位振蕩格局,市場波動也將隨之趨弱。
在丁丁看來,四季度影響化工品價格的核心因素還是目前全球能源短缺的問題能不能得到妥善解決。當前能源低庫存的狀態在淡季不能有效補庫到安全位置,緊張狀況得不到改善,冬季或延續當前格局,能源品最強、其次是接近能源品的短流程化工品、最后是下游受雙控影響的化工品。
“四季度的變量因子是:氣候,冷冬預期下,能源價格或進一步走強。”鐘美燕表示,從國內來看,關注高峰時期電力的匹配度,四季度能化品價格仍將有望延續強勢。投資者面臨價格高位大幅波動的風險,交易上節奏更為重要。
“整體來看,上游原材料石油、天然氣和煤炭仍是決定化工品價格重心的主要因素。”丁丁說,四季度是煤炭和天然氣的需求旺季,市場又普遍預計今年冬天可能屬于“寒冬”,這更加提升了能源需求的預期。
如果出現能源短缺,屆時不排除限電更加嚴格,覆蓋面積更廣。限電對于每個化工鏈條影響亦有不同,有些偏向上游供應,有些偏向下游需求。
“若四季度能源供應繼續緊缺,那么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下游化工品整體有望維持強勢格局,但由于影響程度有別,品種之間強弱關系或有分化,整體依然是偏向煤和天然氣的化工品更強些,偏向原油的化工品相對沒那么強。”丁丁稱。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正逢國內的國慶假期,市場風險點主要在于美股市場的風險聯動,市場關注美債以及美元走勢,另外美聯儲收緊債務上線的時間表市場也尤為關注。
“假期中,一方面要考慮到國內下游加工業普遍會有停工期,在當前原料價格普遍處于高位,多數企業虧損的情況下,下游是否會延長停工期,從而導致節后化工品庫存超預期累積。另一方面,國外主要關注美聯儲有關貨幣政策的表態,是否會導致縮表和加息提前的預期升溫,從而給整體大宗商品市場帶來系統性風險。”丁丁表示,國慶假期人口流動加大,在國內局部地區尚存在疫情的情況下,后續疫情是否再度蔓延也值得關注。
國慶期間,市場還需要關注能耗雙控政策的后續演變。以聚酯市場為例,不確定因素在于能耗雙控政策對MEG和PTA需求端的擾動。
“若下游限產量較大,MEG累庫預期增加,若屆時成本端仍較強,MEG價格大幅下跌的概率不大;若下游限產量較小,MEG仍較難累庫,加之成本端提振,MEG價格可繼續試多。”謝雯表示,若下游開機率持續走低,在需求不暢的影響下,PTA有累庫預期,遠期PTA價格可能受拖累。而短纖走勢的關鍵仍看庫存的去化程度。若四季度紡織旺季行情啟動,短纖價格可能繼續被提振。(文章來源:期貨日報)
更多炭黑資訊,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