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潤通橡膠有限公司始建于1983年,前身為國營山東省文登市第二橡膠廠,后于2005年正式注冊成立為威海市潤通橡膠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現有職工600多人。公司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內胎生產企業,內胎配套量居國內首位、膠囊配套量居全國第二位,于2019年榮獲“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稱號,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4.3億元,上繳稅收2412萬元。公司1985年成立黨支部,現有在冊黨員24名,黨支部書記由公司董事長于國章擔任,2021年公司黨支部被威海市委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1、 實施“三個選拔”,提升企業發展凝聚力
實現黨員發展、崗位晉升與公司人才激勵計劃的有效銜接和高度契合,即選拔優秀員工加入黨組織、選拔先進黨員進入管理團隊、選拔黨員班組成為標兵樣板。
一是選拔優秀員工進入黨員隊伍。將黨員發展工作列為公司人才激勵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生產、科創一線作用發揮突出的年輕業務骨干納入黨組織培養視野,實施黨員“幫帶”培養機制,加強思想政治引導,采取多種培養措施。2020年,將3名生產、科創、銷售一線的優秀業務骨干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壯大了公司黨員后備力量,在青年職工中倡樹了正確發展導向。
二是選拔優秀黨員進入管理團隊。進一步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制,實施“青苗接續”工程,選拔在本職崗位上技能過硬、具有創先爭優精神、模范帶頭作用發揮突出的優秀黨員,進行管理技能方面的培養,將其提拔為中層崗位,并作為高層管理人員的重點培養對象。2020年,提拔2名優秀黨員進入高級管理層,并作為黨支部委員重點培養,本屆支部委員會成員均擔任公司高管。
三是選拔黨員班組成為“標兵班組”。制定公司各部門、各工序的量化考核制度,將質量、產量、銷量考核居公司前三位的班組授予“模范班組”稱號,黨員綜合考核為“優秀”且擔任班組負責人的,其所在班組為“標兵班組”,在黨員納新、職務晉升、工資調整等方面,對“模范班組”“樣板班組”負責人和核心成員予以傾斜。2020年度,以黨員班組為榜樣,各班組平均產量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一級品率由去年同期的96%提高到了97%。

入黨積極分子推薦會

黨支部書記一線指導
二、建立“三個融入”,打造規范運營公信力
即黨建工作制度融入管理制度體系、融入公司決策流程、融入工作執行考評,將公司黨支部的決策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有效避免了企業黨建和生產經營的“兩張皮”現象,最終實現二者同向而行、互促共進。
一是黨建制度融入公司制度體系。完善企業黨建工作制度,將標準化、規范化黨支部建設標準及相關制度納入公司制度框架體系。黨建工作聚焦“生產、管理、銷售、安全”等企業主責主業,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大會”與公司每日調度會、每月總結會有機融合,有效增強了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參與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二是黨建決策融入公司決策流程。貫徹落實“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公司重大經營事項必須經過支部委員會前置研究,支委會集體決策后在股東會、黨員大會及職工大會上充分醞釀最終形成決策,確保支部意見在企業治理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體現。
三是黨建工作融入工作執行考評。公司成立綜合考核部,黨支部書記、董事長任考核組組長,黨支部委員及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任考核組成員,確保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2020年,公司綜合考核部共發出通報45份,處理了違反公司規定、違反工作程序、工作執行不力等職工53人次,全廠干部職工工作面貌煥然一新。

每日調度會

每月總結會
三、聚力“三個完善”,激發創新突破源動力
黨支部成員深入一線,聚焦職工最關心的問題,以提升員工幸福感與滿意度為切入,在完善員工福利、完善勞動保障、完善平臺建設上做足功課。
一是完善員工福利。在疫情期間,公司黨支部從大年初二開始就啟動緊急預案,組織黨員干部加班加點摸排職工行程情況,同時經支委會討論通過,在延遲開工期間為400余名一線職工發放生活補貼,將企業關愛送到職工心坎上,保證了職工隊伍整體穩定。2020年2月9日開工生產,成為文登區第一批復工復產企業;在此基礎上,公司黨支部廣泛征集意見、綜合考量,在市場預期不樂觀的情況下將職工工資平均上浮5-10%。


員工福利
二是完善員工勞保。企業負責人在視察生產現場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生產工序存在高溫、粉塵多的情況,不利于職工身心健康。經公司黨支部研究,先后投資300多萬元在生產工序安裝了空調、引風機及粉塵回收凈化裝置,夏季室溫較去年同期降低5度以上,粉塵凈化程度達90%,工作環境明顯改善。


除塵設備
三是完善平臺建設。公司一直重視人才培養,與山東省科學院、青島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均建立產學研合作,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工程實驗室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一處。自2020年起,公司順應國家產業政策要求,與青島科技大學合作研發服務于智能空氣懸架的橡膠氣囊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成為公司第二主業和新的增長點,為企業沖擊新目標賦能增效,預計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有望突破5億元。


空氣氣囊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