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山西華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萬噸/年PBAT生物降解新材料暨2萬噸/年生物降解塑料制品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平定經濟技術開發區龍川工業園成功舉行。
這是華陽集團勇擔“率先轉型蹚新路”歷史使命,深入踐行“雙碳”戰略,搶抓“禁塑令”行業風口,聚焦生物降解材料,推動新材料產業向高端、綠色、節能、環保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項目建成后,華陽集團將成為華北地區最大的生物降解原料和終端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為山西省禁塑政策落地實施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

根據預測,2025年我國對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需求量預計超過350萬噸,市場規模將達500億元。PBAT作為可生物降解塑料市場用量最大的基礎性原料,既有較好的力學性能,又有較高的延展性、斷裂伸長率和優良的生物降解性,可以替代性消減常規塑料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下一步,華陽集團還將規劃建設50萬噸/年以上的上下游一體化全產業鏈園區,建成全國最大的生物降解材料生產基地。
開工奠基儀式上,山西省工信廳總工程師閆林致辭,華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翟紅出席,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王永革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雷健坤宣布項目開工,一同為項目培土奠基。

參加儀式并為項目培土奠基的還有,華陽集團領導王付云、張建起、周剛、聶建民、楊乃時、余北建、令狐建設、高彥清、馮志武、劉有兔、王立武,陽泉市委常委、平定縣委書記李明及省商務廳、省化學工業協會、省化工學會、省塑料行業協會領導等。

“綠色革命”已經來臨,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緩。2020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開啟了中國塑料污染治理的新征程。山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山西省禁止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規定》,明年7月1日起施行,山西省成為繼海南之后第二個行政立法的省份。

本次開工項目由華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山西華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其中,6萬噸/年PBAT新材料項目,采用中科院中科啟程公司獨有的專利技術,投資4億元,建成后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2萬噸/年塑料制品項目計劃投資1億元,建成后,年可生產一次性塑料袋約6億個,快遞袋約3億個,農用地膜約2億平方米,不同規格的餐盒、飲料杯、一次性刀叉勺吸管等約4億套,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

奠基儀式上,王永革表示,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經濟結構,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發展格局。作為山西省率先轉型蹚新路的新材料主力軍和排頭兵企業,華陽集團積極響應國家“禁塑令”,勇擔綠色引領、循環低碳的時代重任和社會責任,拓展轉型發展戰略空間,打破傳統路徑依賴,深度布局生物降解新材料產業。希望各參建單位牢固樹立“建一流工程、創一流質量、樹一流品牌”理念,緊緊抓住安全、質量、工期、造價四大關口,倒排工期、搶抓進度,確保建成陽光工程、精品工程、效益工程、示范工程。

雷健坤表示,陽泉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提供支持,推動項目如期投產達效。

閆林表示,山西省工信廳將在規劃布局、產需對接、項目技改等方面給予幫助指導,推動項目早日建成。


華陽集團總經濟師、太化集團董事長、山西華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志武介紹項目情況。山西華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武躍華主持奠基儀式。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翁云宣,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軍暉,上海大覺包裝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熊露璐還以視頻連線的方式發言,對項目順利開工奠基表示祝賀,并希望華陽集團為我國生物降解材料產業發展和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相關閱讀:
2021年8月6日,華陽新材料集團公司召開太化集團生物降解新材料項目可研報告評審會。評審會上,來自清華大學、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等組成評審專家組,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圍繞項目的技術工藝、安全環保、投資和經濟效益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論證,形成了評審意見。專家組認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內容基本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經完善后可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專家組原則上同意通過評審。
2021年7月28日,華陽集團與國家能源集團就新能源新材料合作事宜進行深入交流。
座談交流中,華陽集團董事長翟紅表示,希望雙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圍繞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在示范工程、股權投資、科學技術等方面展開合作,攜手共創美好未來。
2021年7月12日,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集中發布全生物降解的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快遞塑料包裝及地膜等系列產品。
產品推廣會現場,華陽集團董事長翟紅介紹,目前集團的2000噸/年PBAT改性及制品生產線已投產,可向山西市場供應一次性可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正在實施的6萬噸/年 PBAT項目,預計2022年3月建成投產,可解決山西區域及周邊省市可降解塑料制品企業的原料供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