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塑料污染治理被國家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安徽省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強塑料污染控制。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15家農用地膜生產企業、205家塑料購物袋生產企業及1006家農用地膜經銷企業、4081家塑料袋經銷企業開展了現場檢查,對發現問題的57家企業進行了責令整改。
除此之外,全省還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塑料制品的違法行為,立案45起,共處罰款3.83萬元。

安徽省還組織了塑料污染防治聯合專項行動,聯合檢查組在合肥等5個城市開展了塑料污染防治現場監督檢查。
截至6月中旬,已關閉529家“散亂污”廢塑料回收加工企業和加工場所,查封14家,立案處罰21家。
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來說,治理污染與修復環境是重中之重,不過目前的媒體報道談到的都只是決心和態度。應該給廢品站訂個標準,讓他們干下去,讓廢品站停了,對社會沒什么好處,不給標準,讓他們停業,或者標準過高都是一刀切。

政府的想法是好的,大家都贊成環保,但是得給指條符合實際的路子。轉型升級固然不錯,但是收個廢品或者簡單點的粗加工要求投入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他們能做到嗎?
此外,也有人表示回收廢品也是一種資源循環利用,收購廢品也是環保的一部分,沒有收購廢品國家的污染會更大。政府應該補貼一部分有處理污水及廢氣能力的再生資源企業變廢為寶,層層監管,步步把控。
“中國在廢塑料回收利用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經驗,卻一直在國際上沒有足夠的話語權。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再生塑料標準體系和相關配套的認證體系。”在本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2021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論壇”上,有專家說。
我國是全球塑料生產和消費大國。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此前發布的報告,2020年全國產生廢塑料約6000萬噸,其中回收量約為1600萬噸,廢塑料總體回收率為26.7%。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迅速發展,塑料制品的用量逐年增加,由此帶來的廢塑料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
再生資源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原生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再生資源,既可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排放,又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