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開始,交通運輸部對外公開“交通運輸部關于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將維修企業“經營許可”改為“經營備案”。

疫情結束后,各地交管部門陸續開始啟動汽修單位“備案制”改革。各地輪胎店老板心想終于沒有環保“一刀切”了,罰款不用再交了。
但“備案制”實行這些年,雖然沒有環保“一刀切”了,但罰款卻一點也沒有少。到底是為什么呢?
“備案制”實施,最高罰款2萬!
1、未執行維修備案,設備被查封
日前,蕭山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啟動為期2個月的機動車維修領域重大違法經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并要求未備案的維修單位限時整改,但這些企業均未整改。

對此,蕭山區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共出動執法人員15人、執法車輛6輛、拖車1輛,查處4家未按規定備案機動車維修業戶,并對從事違法行為的維修工具進行證據登記保存。并表示拒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2、未及時備案,罰款5000元!
1月21日,來自貴陽市交通運輸執法支隊觀山湖區大隊消息,一家機動車修理廠在下達整改通知后,仍未備案經營,被罰款5000元。
3、未及時備案,罰款20000元!
2020年一位輪胎店大俠因為沒有及時進行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被行政執法機關認定為違法從事汽車維修作業,被頂格罰款20000元。
“備案制”下,為什么還會罰款?
據規定中指出,“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和本規定實施機動車維修經營備案。道路運輸管理機構不得向機動車維修經營者收取備案相關費用。”
從上可知,備案制基本上不收取任何費用,汽修門店只需要到交管部門“備案”一下就可以了,但為什么還有很多輪胎店寧可罰款,也不去備案呢?
咨詢了部分輪胎店老板,他們反饋之所以一些輪胎店不去備案,主要原因是“備案制”要求的條款太嚴格。
據了解,很多輪胎店卡在了經營場地等產權證明材料、技術人員相關職稱、環境保護等相關資料。部分卡客車輪胎店缺乏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維修的相關資料。

同時,部分地區在通用表格上還增加了其他的要求。比如環評手續、工時價格上墻、設備合格證等。

有輪胎店老板表示,他開輪胎店二十多年了,小學都沒有畢業,雖然技術很熟練,但根本就沒有考過什么證。本以為這個備案制只是說說而已,但沒有想到真的實施了。
另外一家輪胎店老板稱,他的店拿不出環評手續,沒有備案上,被罰款了5000元。
也有一位卡客車輪胎店的老板稱,他有個油廠的物流車隊,但由于拿不出維修危險貨物所需的設備、專門的車間,只能失去這個客戶了。
“備案制”下,合規才能生存
從備案制的標準來看,他把國內的維修店的標準提高了一大截,輪胎店、汽服門店等再也不是隨便就能開的了。這對于惡劣競爭的汽車后市場是一個利好消息。
同時,備案制的實施,也會增長汽服門店的合規成本,大量低端低標準的“夫妻店”將會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