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部署各地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通知要求尖峰電價在峰段電價基礎上上浮比例原則上不低于20%!
注意了,注意了,是電價的上漲上浮原則上不低于20%!

這表明,電價將迎來一個新的變化,這將對塑料行業產生哪些影響?全面推行分時電價,是一件塑料原料生產需要注意的頭等大事!

分時電價,從簡單的字意理解,就是對電力進行分時段計價。目前很多地方已經推行了峰谷電價,而新的分時電價機制,進行了更細致的時段劃分。
如把一天24小時分成高峰、尖峰、平段、低谷、深谷等多個時段,每個時段的電價都不一樣,高峰和低谷的電價差在3到4倍。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所研究員楊娟女士就表示,尖峰電價就是在高峰的基礎上進一步針對1到2個小時,在高峰電價基礎上提高20%。
對企業、工廠等用電,會有哪些影響?
對企業用電的影響:對于企業用戶來說,由于合理拉大了峰谷電價價差,高峰時段的電價會有所上調,低谷時段的電價會有所下調,能夠錯峰用電、在低谷時段多用電的用戶用電成本會下降,在高峰時段用電的用戶用電成本會有所上升,即需要承擔高峰時段增加的供電成本,符合“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合理拉大了峰谷電價價差,高峰時段的電價會有所上調,低谷時段的電價會有所下調,能夠錯峰用電、在低谷時段多用電的用戶用電成本會下降,在高峰時段用電的用戶用電成本會有所上升,即需要承擔高峰時段增加的供電成本,這符合“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
考慮到部分商業用戶錯峰用電難度大,同時明確對部分不適宜錯峰用電的一般工商業電力用戶,各地可研究制定平均電價,由用戶自行選擇。
該負責人還指出,分時電價機制的實施,可有效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輸配電、發電資源投入,提升電力系統運行效率和經濟性,有利于從總體上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
對于居民用電價格,該負責人還表示,目前,有14個省份出臺了居民峰谷電價政策,峰谷電價價差相對較小,一些地方僅設定平段電價和谷段電價,未設定高峰電價,且多數地方允許居民用戶自行選擇是否執行峰谷電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發改委已明確發文提出,“十四五”時期將持續深化電價改革。平穩推進銷售電價改革,有序推動經營性電力用戶進入電力市場,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
江浙地區錯峰用電:目前,全國用電負荷和日發電量持續攀升,7月上旬均已經突破去年夏季峰值。前期部分工業用電大省已經出臺過錯峰用電的政策。

此前,江蘇省發改委發布《2021年夏季尖峰電價調整政策》,截至8月31日,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尖峰段(10點到11點,14點到15點)在峰段電價基礎上, 每千瓦時加價0.1元,該政策適用于315千伏安及以上大工業用戶。
浙江:引導企業有序開展錯峰、避峰,嚴格有序用電執行程序,用電高峰來臨且用電趨緊時,為最大程度地減少缺電對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將組織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在8-9月安排集中檢修。
預計,下游開工大概率會為節省成本避開高峰時段,錯峰用電+電價上漲,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下游開工、負荷下滑!
東華能源:規劃1000萬噸聚丙烯轉型成全球最大丙烷脫氫制造商
一般而言,全球性貿易受世界貿易環境、匯率、資金等多種因素影響,經營業績難以實現持續穩定增長。
東華能源的產業轉型主要通過投資建設及外延式并購來實施。
東華能源稱,公司以綠色化工為基礎,打造全球最大烯烴產業基地,規劃1000萬噸聚丙烯和多元共聚。自行研發與世界研發公司合作相結合,重點開發以烯烴為母料的新材料,如碳纖維與聚丙烯的融合,特別是3D增材。

基于此,公司稱,其已經從全球最大的LPG貿易商轉型為全球最大的丙烷脫氫制造商。
2015年,張家港揚子江石化有限公司一期項目投產,是東華能源實施的戰略轉型、升級、布局烷烴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的重要標志。當年,該項目下66萬噸丙烷脫氫制丙烯項目、40萬噸/年聚丙烯項目生產裝置基本滿負荷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張家港揚子江石化系東華能源于2011年出資5.60億元設立的,持股比為56%。2015年5月,公司將剩余的44%股權作價5億元收購。
2017年至2019年,東華能源還相繼收購了寶應金范100%股權、聚烯堂電子100%股權、天盛港務100%股權、寧波新材料部分股權等多家公司,進行產業轉型布局。

2019年,公司宣布出資166.70億元在茂名建設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期)項目。
由于一期項目中丙烷脫氫和聚丙烯裝置,副產大量氫氣和部分剩余丙烯單體,為了加強氫能源的綜合利用,今年7月13日,公司拋出丙烯腈及其配套項目,延長產業鏈,預計投資超過65億元。
根據2020年報披露,目前,公司擁有張家港、寧波、茂名三大生產基地,張家港基地一套60萬噸PDH和一套40萬噸PP,寧波基地2套60萬噸PDH和一套40萬噸PP已經建成投產。寧波基地二套40萬噸PP建設基本完成,投產在即。
茂名基地和寧波基地正在同步規劃、建設3套60萬噸PDH和4套40萬噸PP,預計2022年底到2023年初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