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5日,由國家橡膠輪胎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主辦的“2025中國輪胎剖析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圍繞“做好輪胎,精益生態”主題,聚焦在碳中和、新能源、智能制造背景下輪胎行業的新發展。當前,中國輪胎行業正處在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關鍵時期,專家領導、企業代表此次齊聚一堂,意在共商轉型升級發展大計。
行業面臨多重嚴峻挑戰
無論汽車產品如何演變,都離不開輪胎的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說,輪胎是汽車制造和維保的“剛需”。近年來,我國輪胎業一直實現快速增長。據了解,中國自2006年以來穩居世界最大輪胎生產國和橡膠消費國,輪胎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隨著中國交通運輸、汽車機械等產業的不斷發展,輪胎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望繼續提升,但同時行業也面臨著現實挑戰。
“中國輪胎總產量全球第一,但產品價格與技術水平仍徘徊在中下游。”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袁沖在開幕詞中直陳行業痛點。這份清醒的“自我剖析”,成為貫穿研討會的基調。
此前,“價格戰”的風暴也席卷到輪胎行業,從2024年輪胎上市公司發布的年度報告不難發現,盡管近8成企業實現營收增長,但超5成企業的凈利潤規模卻在下滑,甚至有頭部企業已連續虧損6年。進入2025年,輪胎行業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愈演愈烈。今年一季度,除一家輪胎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微增0.46%外,其余企業的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在今年3月召開的2025中國橡膠年會上,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徐文英指出,輪胎行業依靠價格“內卷”和擴大規模發展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全行業需共同努力建立行業競爭規范,推動技術創新升級,優化資源配置體系,以減少無效競爭。這場“破局”之戰,不僅關乎行業存續,更將重塑中國輪胎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坐標”。
袁沖表示,當前我國輪胎行業面臨三重挑戰。首先,新能源汽車底盤革新對輪胎性能提出新要求,因此產品技術攻關將更具挑戰性。據介紹,由于新能源汽車在續駛里程、車身重量、輸出扭矩和體感噪聲方面較傳統燃油車區別較大,輪胎耐壓性、抓地力、低噪聲表現及耐磨性等關鍵指標亟需突破。其次,在綠色轉型及“雙碳”目標下,輪胎在環保材料應用、多環剛性管控、滾動阻力優化等方面迎來挑戰。最后,輪胎產業鏈協同環節也存在挑戰,原材料研發與終端需求脫節,新材料篩選成本高等都制約著企業創新效率的提升。
記者了解到,新能源革命正重塑輪胎需求,傳統技術體系遭遇嚴峻挑戰,更深的焦慮則來自國際市場。我國超半數輪胎出口歐盟,而歐盟綠色壁壘持續加碼。“碳足跡核算、回收材料比例、有毒化學品限制,這些法規和標準正在重構‘游戲規則’?!陛喬バ袠I人士表示,全球輪胎行業正在競逐綠色低碳與智能制造“高地”,中國輪胎行業必須要從“跟跑”轉向“領跑”。
低碳發展成為轉型加速器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都在積極探索綠色低碳發展路徑。輪胎行業涉及領域多、鏈條長、消耗重,對減碳、脫碳需求更加迫切,尤其隨著整車碳足跡管理導向明確,對上游零部件企業的碳管理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十四五”的前4年,我國能源消費超預期增長,年均增長近2.5億噸標準煤。這其中,除了傳統的鋼鐵、水泥產業,石化化工是主要增長產業;此外,如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成為近年來增長較快的領域。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符冠云介紹,一輛新能源汽車約需要1000kg鋼材、300kg鋁材、200kg橡膠、300kg塑料、100kWh電池,這些共計大概需要3噸標準煤,乘以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面對當前的能源消耗,我國已明確提出由“能耗雙控”向“碳排雙控”轉變。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將碳排放強度降低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開展碳排放總量核算工作,不再將能耗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也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新階段。
“我們做了初步測算,‘十五五’期間我國年均碳排放需要減少近5%,這是肉眼可見的嚴格?!狈谠葡蚺c會人士介紹了輪胎行業面臨的三重考驗:其一,碳排放雙控轉型,能耗總量控制逐步讓位于碳排放總量約束,石化化工行業將于“十五五”期間被納入全國碳市場,企業碳資產管理和成本壓力陡增;其二,綠色貿易壁壘升級,歐盟輪胎標簽法規、電池護照要求延伸至上游材料環節,出口企業面臨全生命周期碳追蹤挑戰;其三,2025年“兩新”政策加力擴圍,設備更新呈現范圍擴大、標準提升與精準支持的特征,將向節能減排改造項目傾斜。
有人說,中國輪胎行業正站在“懸崖”邊緣,雖然多少有點危言聳聽,但反映出原材料供給、貿易環境、環保要求三股外部約束力越收越緊的現實。在天然橡膠價格持續高位蠶食利潤,歐美市場不斷加高貿易壁壘,以及綠色低碳目標成為硬性要求的背景下,輪胎行業正經歷大浪淘沙的“洗牌”時刻。
在破立之間重塑產業基因
外部因素帶來的不僅是挑戰,亦暗藏機遇。符冠云表示,石化化工行業要走向高質量發展,實現碳中和目標要在需求增加、減少浪費、進出口、循環再生、工藝優化、節能提效、低碳能源7個方面做好工作。
具體來看,“雙碳”目標下,中長期終端能源需求要向高效率(能源生產力5倍)、高電氫(合計超80%)方向發展,要在發展中減排,推動綠色復蘇、低碳繁榮;通過“減少一批、限制一批、替代一批”的途徑,在源頭減少塑料等石化下游產品使用。
符冠云建議,提升橡膠輪胎等產品的再生產品產量比重,包括物理回收、化學再生、熱裂解、生物處理等方式。據悉,歐盟、日本、韓國2024年的橡膠輪胎回收率都超過90%,美國也達到80%,中國仍需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在原料、工藝方面,中國主要化工燃料仍以煤為主,但在全球市場上天然氣正在占據主導。橡膠輪胎行業要實現節能提效,符冠云提出分“三步走”:第一步,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兼并整合小企業,讓大企業擴規模,提振經營狀況;第二步,通過先進節能技術實現節能提效;第三步,開發顛覆式創新工藝,“一步到位”提升產能,如果未來煤炭、石油徹底退出燃料舞臺,行業需要開發新的工藝以提供支撐。他認為,“發展電氫協同、原燃料雙替代,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是長久之策。
突圍路徑在此次研討會上逐漸清晰。據介紹,國家橡膠輪胎質量檢驗檢測中心40年來,以品牌輪胎“解剖”數據為始,以系統檢測技術為證,持續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當碳中和倒逼材料革新,新能源挑戰結構重建,正是響應國家以新質生產力驅動制造業升級戰略的實踐,讓“解剖”數據成為產業升級的標志,以解剖數據庫為杠桿,洞悉趨勢撬動創新未來。
行業“洗牌”浪潮已然顯現,綁定新能源賽道成為突圍關鍵?!皼]有那么多‘賣炭翁’,各行業都要‘做最好的自己’。”符冠云在最后懇言,深度脫碳不只是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問題,還要拓寬思路,實現高水平融合。石化化工行業壓力巨大,但也有著更多機會,只有以生態鏈思維打破信息“孤島”,讓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同頻共振,輪胎行業方能在新賽道上實現價值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