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 “百年變局” 的重大節點,也是我國 “十四五” 收官、“十五五” 籌劃的關鍵之年,6月19日上海“2025 第三屆有機硅技術與應用創新論壇” 火熱開展。論壇現場,來自高校、企業、戰略合作行業的多位重量級嘉賓齊聚一堂,圍繞 “百年變局 企而望硅” 這一主題,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思想碰撞,共同探討有機硅行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6月19日上午的論壇圍繞 “硅基新能源 + 硅基新材料” 的技術與應用創新思路,聚焦產業融合、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方向等關鍵議題,取得了圓滿成功。而下午的熱門話題訪談,則以 “變” 為核心,從產業融合、自我創新、機遇挑戰、發展規劃四個維度,深入剖析有機硅行業的現狀與未來。

訪談主持訪談主持人: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副理事長 廖俊
在第一輪聚焦產業融合的訪談中,電工材料專家鄧禹博士圍繞 “創新思維變通” 促進產業融合,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強化產業鏈溝通。因終端應用場景差異大,通用型有機硅難滿足特定需求,如電力硅橡膠更看重阻燃、電蝕等電氣指標。發展 “定制化” 專用型產品需上下游深度協作,去年開展的 “新型電力系統與有機硅” 產業共鏈行動,正是為搭建溝通橋梁,提供適配產品。二是推進循環經濟建設。有機硅耐候難降解卻極具資源價值,Science 近兩年發文證實其生物、化學降解可行性。電力行業年均退役產品含數千噸有機硅,開展內生與跨界循環是固廢資源化關鍵,呼吁行業協同探索循環路徑,開拓再生應用場景 。

中國電科院高電壓試驗室主任、博士 鄧禹
嘉賓們從各自的視角出發,探討有機硅與新興 / 未來產業的融合發展。 有機硅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通過 “創新思維變通”,有機硅行業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興產業的需求,實現協同發展。
第二輪訪談聚焦自我創新,嘉賓們按照研發 - 上游 - 下游 - 應用的順序,分享了有機硅產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見解。高校科研院所代表朱慶增教授表示,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培養更多有機硅專業人才,為行業創新提供智力支持;來自領軍企業的廖立從國際國內雙重視角提出,中國有機硅行業需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技術,建立自身優勢和特色;深耕下游產業的柳超分享了不同地區有機硅企業差異化發展的經驗,強調下游產業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拉動作用;用戶代表鄧禹博士則從應用需求出發,呼吁有機硅行業通過創新提升競爭力,滿足更高的材料要求。

山東大學教授 朱慶增
第三輪訪談中,嘉賓們直面新形勢下有機硅行業的挑戰與機遇。我國雖為全球有機硅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在高性能和特種有機硅材料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面對國際形勢變化、供應鏈重塑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嘉賓們提出了揚長避短、做大做強的策略,如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產業升級等。

江西藍星星火有機硅有限公司生產運營副總監 廖立
最后一輪訪談圍繞 “十五五” 有機硅技術與應用創新的展望和建議展開。正值有機硅行業制訂 “十五五” 發展規劃之際,嘉賓們著眼未來,提出了前瞻性的觀點,為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

江西華而潤之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柳超
各位嘉賓的分享精彩紛呈,干貨滿滿,為有機硅行業在百年變局中指明了發展方向。這場訪談不僅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持續吹響的創新號角。讓我們共同把握百年變局,不負 “企而望硅”,期待有機硅行業在創新之路上不斷突破,邁向新的輝煌!
會議現場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