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8 月 25 日消息,全球輪胎領域的領軍企業普利司通(Bridgestone)正推進一場范圍廣泛且影響深遠的全球業務調整。在此前宣布關閉多家海外生產基地之后,該公司近期又在美國市場啟動了新一批裁員工作,位于伊利諾伊州布盧明頓的工廠中,約 500 名員工將面臨職業崗位的變動。這一舉措并非孤立的人員調整行為,而是普利司通將 2025 年確立為 “應急與危機管理年” 后,全面落實 “利潤優先” 戰略、推動企業從規模擴張模式向高端化發展轉型的關鍵實踐環節。
從此次美國市場的裁員行動來看,其核心聚焦于非公路用輪胎(OTR 輪胎)業務板塊。據了解,普利司通美洲公司已正式對外公布,將針對美國伊利諾伊州布盧明頓工廠實施裁員計劃。該工廠的核心產品為建筑行業與采礦行業所需的 OTR 輪胎,目前共有約 500 名在職員工。普利司通方面在聲明中表示,此次裁員是為了應對當前市場需求變化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最終目標是將生產資源集中投向更高端、利潤率更可觀的產品領域。公司高層進一步明確表示,當前市場需求已清晰地向高端輪胎產品傾斜,為優化整體業務質量,必須果斷停止那些無法實現盈利的傳統輪胎生產線。此次決策是普利司通北美地區戰略調整的重要構成部分,對提升企業長期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為降低裁員對員工的沖擊,普利司通已與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達成集體談判協議,協議中明確,受此次裁員影響的員工在 10 月底之前仍可正常領取工資,同時公司還將為他們提供職業過渡相關的支持服務。值得關注的是,普利司通在美國市場的業務調整正持續推進。今年 1 月,該公司就已宣布關閉位于田納西州的拉維涅工廠,當時涉及約 700 名員工,原本計劃在 7 月底完成工廠關閉流程,而實際情況是工廠在 7 月 2 日便提前停止了生產。如今,布盧明頓工廠約 500 名員工的裁員計劃再次被提上日程,這一系列大規模人事變動,充分體現出普利司通重塑美國業務布局、全力追求更高盈利水平的堅定態度。
布盧明頓工廠的裁員只是普利司通全球業務收縮的一小部分,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企業近期正在全球范圍內密集開展產能優化工作。在歐洲市場,由于 OTR 輪胎產量與利潤雙雙出現下滑,普利司通位于西班牙比斯開省的工廠實施了裁員,涉及 235 人,其中 97% 的員工接受了公司提供的、金額高達 3 萬歐元的離職補償。亞洲市場方面,普利司通的調整動作同樣頻繁,2021 年關閉了位于惠州的工廠;2024 年,其在中國運營歷史最悠久的沈陽工廠(當時擁有 1200 名員工)停止運營,并于 2025 年 7 月被賽輪集團以 2.65 億元的價格收購,收購后工廠更名為 “賽輪新和平”;此外,位于泰國的蘭實工廠(年產能可達 75 萬條輪胎)也在 2023 年底正式關閉。美洲市場除美國外,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普利司通工廠累計裁員人數約為 740 人。這一系列關閉工廠、裁減人員的舉措,并非單純為了削減成本,而是普利司通全球戰略轉型的具體體現。面對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亞洲地區低成本競爭對手帶來的競爭壓力加劇等市場挑戰,普利司通正推動企業發展邏輯從 “規模擴張” 向 “利潤優先” 轉變。具體來看,一方面,公司主動剝離低利潤產能,例如將西班牙部分卡客車輪胎的生產業務轉移至波蘭;另一方面,將資源集中投向高端乘用車輪胎以及新能源車輪胎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領域,重點打造并推廣其 “Dan-Totsu” 高端產品系列。
普利司通此次大規模業務調整并非沒有緣由,其業績面臨的壓力是重要推動因素。從該公司 2025 年一季度財報數據來看,全球范圍內實現營收 1.05 萬億日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小幅下降 0.6%;凈利潤為 756.95 億日元,同比下滑幅度達到 12.6%。同時,普利司通還發布了全年業績預警,預計全年凈利潤將進一步下降 11.2%。導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亞洲地區低成本競爭持續加劇、原材料價格上漲(例如 2024 年 7 月全鋼胎成本指數較 6 月環比上漲 1%)以及部分國家商業環境不穩定(如阿根廷市場)等。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傳統的建筑用、礦用以及卡客車用輪胎市場正面臨產能過剩與價格戰的雙重壓力。以西班牙工廠為例,其對法國市場的輪胎出口量大幅下跌 73%,這一數據也反映出低端輪胎市場需求正持續萎縮的行業現狀。
在行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普利司通將 2025 年定位為 “應急與危機管理年”,核心戰略方向從以往追求規模增長轉變為以利潤為首要目標。在產能優化方面,除了將西班牙卡客車輪胎生產轉移至波蘭等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外,還出售了泰國市場非核心的炭黑業務,不過保留了用于高端輪胎生產的炭黑相關技術。產品升級層面,公司將重點發力 “Dan-Totsu” 高端乘用車輪胎產品線,同時加快在新能源車專用輪胎等新興領域的布局速度。成本控制方面,通過關閉生產效率低下的工廠、實施裁員以及為員工提供再就業培訓(如布盧明頓工廠為受影響員工提供 10 月底前的工資保障)等方式,降低企業整體運營成本。實際上,普利司通的戰略轉型也是整個輪胎行業深度調整的一個縮影。當前,傳統低利潤輪胎業務持續萎縮,而高端乘用車輪胎、新能源車輪胎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已成為行業內競爭的新焦點,各大輪胎企業正通過 “有進有退” 的產能優化方式,重新塑造全球供應鏈格局。
普利司通的轉型案例也為整個輪胎行業帶來了重要啟示,即行業的競爭邏輯已從過去的 “成本領先” 轉變為 “技術領先”。從短期來看,關閉工廠和裁減人員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當前面臨的壓力,但也可能對品牌口碑造成負面影響,例如西班牙工廠雖通過 “高額補償” 減少了裁員阻力,但背后也存在服務信任度流失的風險;從長期發展來看,企業唯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突破高端輪胎生產的技術壁壘(如低滾阻輪胎、智能輪胎等技術領域),才能在新能源車快速發展的浪潮以及全球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占據主動地位。未來,如何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與推進技術創新之間找到平衡,不僅是普利司通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更是全球輪胎行業共同面臨的 “生死考驗”。隨著行業整合速度不斷加快,那些未能完成高端化轉型的企業,極有可能被市場加速淘汰。
總體而言,普利司通當前的 “業務收縮”,實際上是企業為適應市場變化而主動求變過程中經歷的 “陣痛”。在輪胎行業深度調整的大趨勢下,這家百年企業的轉型路徑,或許能為全球制造業提供重要參考 —— 只有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推動產品升級,才能跨越行業發展周期,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