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7月9日消息,在三角(威海)華盛輪胎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內,一場關于老舊產線“逆生長”的技術變革正悄然上演。曾經因設備老化、工藝滯后而頻繁出現產品變形、返工膠堆積等問題的子午胎生產線,如今已煥然一新,成為企業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力量。這條承載著20多年歷史的全進口產線,正以“新姿態”重新定義著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路徑。
這條產線的蛻變并非一蹴而就。據車間生產副區長張永山回憶,改造初期,團隊面對的是一臺“脾氣難測”的“高齡”設備——由于設備服役時間過長,張力控制系統頻繁波動,導致每班次產生約三噸返工膠,產品質量穩定性也受到嚴重影響。為攻克這一難題,技術團隊歷時兩個月,通過參數優化、工藝迭代和設備局部改造,最終實現了產線的穩定運行。“現在,返工膠徹底消失了,產品質量和設備效率都達到了歷史最佳水平。”張永山自豪地說。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這條產線的改造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三角輪胎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的縮影。作為一家擁有20多年歷史的老產線,它曾因技術壁壘高、維護成本大而讓許多技術人員“望而卻步”。但隨著中國制造業智能化浪潮的興起,以及三角輪胎在臨港區、南海新區等地新建自動化產線的壓力倒逼,團隊決定以“技術破局”為突破口,圍繞提升產品質量和設備運行效率展開系統性改造。從參數微調到工藝重構,從局部優化到整體升級,團隊累計實施了24項技術改造,并申請了13項專利,形成了一套可復制的老產線升級方案。
技術改造的成效顯著。據統計,通過產線升級,企業不僅解決了返工膠問題,還實現了生產效率提升15%、能耗降低8%的雙重目標,累計降本增效超過700萬元。更關鍵的是,老產線的“新生”為三角輪胎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培養了一支懂技術、善創新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張永山表示:“改造過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傳統設備并非‘包袱’,而是可以通過技術賦能轉化為競爭優勢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