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3月7日消息,南港輪胎在2024年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躍升,達到了20.78億新臺幣(約合4.5億人民幣)。值得一提的是,其上半年凈利潤僅為8.7億新臺幣,而下半年卻成功扭虧為盈,實現了顯著的增長。同年,另一家輪胎企業固特異也通過減負和聚焦高盈利輪胎領域實現了轉危為安。然而,南港輪胎的盈利之路卻顯得頗為曲折。
曾幾何時,南港輪胎在2020年之前也是小有名氣,但2021年后,受美國高昂的乘用車胎雙反稅率及與泰豐輪胎的股權紛爭影響,其輪胎產品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那么,南港輪胎是如何在困境中實現扭虧為盈的呢?答案并非來自輪胎業務本身,而是賣地!
據炭黑產業網了解,2022年至2023年間,南港輪胎還曾批評泰豐輪胎過早放棄輪胎生意,轉而靠賣工廠土地謀生。然而,世事難料,2024年南港輪胎自己也走上了賣地之路。其位于臺灣省臺北市南港路二段與市民大道八段之間的世界明珠(Global One)項目,成為了南港輪胎盈利的關鍵。該項目于2023年完工,售價高達每坪200萬新臺幣(約合44萬人民幣),是臺北市最昂貴的預售屋之一。預計該項目將為南港輪胎帶來248億元新臺幣(約合55億人民幣)的收益。
盡管南港輪胎在房地產領域取得了顯著收益,但其輪胎業務仍然占據總營收的約60%。通過布局歐洲、中東、非洲等渠道,南港輪胎的輪胎營收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然而,與泰豐輪胎相似,南港輪胎如今也開始了靠賣地過活的日子。未來,南港輪胎是否會繼續堅持輪胎業務作為主業,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南港與泰豐之間的股權大戰也曾是中國輪胎行業的一大熱點。三年的股權紛爭讓兩家企業“魚死網破”,最終南港輪胎以更高的持股數量成為了泰豐的最大股東。然而,如今看來,南港輪胎對泰豐輪胎的責備或許并非真心痛惜輪胎業務,而是另有隱情。
1959年成立的南港輪胎未來究竟會何去何從?是否還會繼續堅守輪胎業務?這些問題或許只能等到2025年5月22日的股東大會才能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