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覽富財經消息,隨著全球“減碳”步伐的加快以及行業招標量超預期,風電作為重要的新能源,在2022年或將依舊有強勁表現,并引起了機構的高度重視。
國金證券的最新研報認為,隨疫情緩解,預計下半年風電施工將加速,全年裝機將維持60GW(吉瓦)預期,其中海風裝機7GW。東吳證券也認為,第一批風電大基地今年一季度開建,考慮到風電建設周期,2022年下半年風電裝機量有望超預期,2022全年風電裝機將超過50GW。
風電的持續超預期增長,也讓整個板塊受到市場強烈關注,尤其是風電產業鏈的一些細分“龍頭”很受追捧,持續走高。其中,海纜龍頭東方電纜(603606)股價在最近一年時間里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中。6月22日,東方電纜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盤中一度上探到68.00元/股,收盤價為65.83元/股。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東方電纜近一年股價累計漲幅已達245%,不折不扣地體現了海纜“龍頭”在資本市場的稀缺性和受歡迎程度。

風電裝機量持續增長超出預期
作為新能源,風電近年來迎來了全球范圍內的大發展,特別是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其最強邏輯支撐當然是全球的“脫碳”大潮。在國內,我國已經在去年宣布了“雙碳”目標,即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可以說,頂層設計支持我國能源結構實現轉型加速,此外,大力發展風電等新能源也可以解決我國面臨的能源轉型困局和經濟結構性失衡等問題。
近年來,在政策的積極鼓勵支持和市場效應的帶動下,我國風電取得了超常規發展。國內年度新增風電裝機量自2006年起正式邁入GW級規模,風力發電量占比全社會用電量自2006年的0.1%持續提高至2021年的7.8%。特別是海上風電隨著補貼的退坡,近兩年迎來了搶裝潮。
2022年風電依舊延續了這種強增長態勢。雖然上半年是風電傳統裝機淡季,疊加疫情擾動裝機量需求釋放較為緩慢,但風電增長依然超出了一般預期。近期,國家能源局公布的1-5月風電新增裝機量為10.82GW,同增39%。5月風電新增1.24GW,受疫情影響,開工量有限,同比增長4%。國金證券研報指出,全年裝機仍維持60GW預期,其中海風裝機7GW,下半年風電裝機量將大幅提速。
海外市場方面,歐洲今年再次上調2030可再生能源目標,所需風電裝機量大幅高于行業協會預測口徑。歐盟今年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目標由40%上調至45%,為完成規劃所需年均新增風電裝機量超過30GW,大幅高于歐洲過去幾年實際年均新增裝機量。專家預計,未來十年歐洲實際風電裝機有望加速。

特別是海上風電方面,根據全球風電行業協會(GWEC)預測,未來幾年海外陸上風電增長相對平穩,相比來說,海上風電規劃則整體增速表現更優,預計2021-2026年海上風電裝機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3%。
除了歐洲,作為重要增長點的亞太地區未來風電增長潛力不俗。亞太地區主要得益于主要國家能源結構轉型及能源需求增長而制定的可再生能源遠景規劃以及配套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等政策支持,且主要國家風資源優越,風電度電成本相較傳統能源有明顯競爭力。業內人士預計,歐洲和亞太地區的海上風電將成為未來重要增長驅動。
機構看好海上風電穩健增長速度
風電行業近年來的整體穩健增長,以及中長期全球“脫碳”目標下所帶來的較明確市場預期,伴隨著風機大型化、經濟化、平價上網等關鍵詞,也日益引起了更多機構的關注。一些機構對此也紛紛給出了專業的判斷和觀點。
中信證券的研報認為,由于項目審批和機型換代升級等因素的影響,2022年上半年新增風電機組出貨同比下降。而隨著上述因素的逐步消退,特別是機型換代升級的產業鏈完成準備后,風電項目的交貨速度將加快。預計2022年下半年陸上風電基地項目、海上風電項目將加快推進,尤其是海上風電環比改善更為明顯,風電需求趨勢進一步向好,相關產業鏈公司值得關注。
中金公司的研報則從成本收益角度認為,國內平價海上風電項目啟動加速,產業鏈盈利增量逐步兌現。伴隨近期強勁的招標和項目推進進度較為順利,預計2023年行業并網量有望回升至11GW,自2023年后開啟持續上行期,保守看至2025年行業年均裝機增速有望保持在30%以上。自2021年海上風電搶裝后,海上風電產品的盈利能力為適應平價的造價均呈現了一定下降,但較陸風產品仍具有溢價,有望逐步給產業鏈帶來盈利增量。
國金證券發布的研報進一步分析看好海風受益環節,預計海纜環節單GW凈利約占海風產業鏈價值量的48.5%。看好高成長零部件環節,預計2022年各大主機廠陸風交付價格在2350元/千瓦左右,全年毛利率可達17%;海風平均價格預計在4000元/千瓦,全年海風機組毛利率將保持20%。
平安證券則從出口角度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歐洲等海外海上風電市場蓬勃發展,未來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而國內海風制造企業憑借高性價比等優勢開始在歐洲市場取得突破,未來海外訂單規模有望快速增長。
海纜“龍頭”訂單飽滿盡享紅利
作為國內不折不扣的海纜頭部企業,東方電纜有望充分享受海上風電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海風裝機增長背景下海纜等訂單有非常確定的高增長需求。
目前,東方電纜手握大量訂單。一季報顯示,截止2022年一季度,公司在手訂單已達91.87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海纜訂單54.64億元,陸纜訂單28.84億元,海洋工程訂單8.39億元,海洋板塊新增訂單合計占全部訂單高達69%,后續海洋板塊訂單有望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力軍。
作為國內海纜龍頭,東方電纜主要從事海纜系統、陸纜系統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及海洋工程服務等。2014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2018年起,東方電纜海纜業務爆發,驅動公司量利齊升。2018-2021年,東方電纜營收復合增速達37.91%,2021年海纜+海工收入占比首次超過50%。
2021年以來,公司不斷提升海洋工程施工技術水平和項目管理能力,順利完成渤海海域首個岸電項目220kV海纜敷設工作,有序推進越南BINHDAI、三峽新能源陽江、粵電陽江沙扒等多個海上風電總包項目。
據了解,海纜作為海洋風力傳輸中必備的零部件,具備生產工序復雜、技術壁壘高、認證周期長及安裝敷設復雜等壁壘,對企業的資質及技術要求較高,因此新進入者難以迅速突圍。

東方電纜有多項尖端技術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并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海纜技術方面是國內的“領頭羊”。公司是國內最早進行海纜自研的公司,也是首個具備海洋臍帶纜設計分析能力并產業化的企業,打破了國外線纜生產巨頭在該領域多年的壟斷。多年來,東方電纜憑借多項核心和專利技術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位列全球海纜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
為應對近年來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東方電纜近年來積極擴充產能,產業布局日益清晰明確。公司充分發揮上市公司資本平臺功能,為產業跨域發展提供保障,東部(北侖)基地于2022年全面投產,南部(陽江)基地則已于2021年底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可逐步形成產能。
此外,隨著國外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東方電纜還積極開拓歐洲、“一帶一路”等國際高端市場,參與的聯合體中標了TenneT超高壓海纜項目,為布局歐洲高端市場打下基礎。
隨著“雙碳”及清潔能源的大力普及,預計未來數年,東方電纜在海洋線纜研發、生產和工程業務領域將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優勢。此外,充沛的在手訂單以及全面的產能布局將對公司未來業績形成有力支撐,未來發展持續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