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電纜網消息,近日,江蘇中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利集團”)接連發布公告甩賣旗下光纜業務、電纜業務,是為了回籠資金還是聚焦光伏業務板塊?
三天兩度公告出售資產 接連甩賣光纜和電纜業務
目前,中利集團正籌劃“斷臂求生”,三天兩度公告出售資產。2月7日,中利集團發布了關于轉讓參股公司股權的公告。公告稱,中利集團于近日向長飛光纖轉讓其持有的長飛中利49%的股權,股權轉讓價款為18326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利集團不再持有長飛中利的股權。根據中利集團初步測算,本次轉讓股權形成的投資收益對當期影響約4337萬元。
2月9日,中利集團再次發布公告稱,根據中利集團2021年整體發展規劃中調整部分光纜、電纜板塊的經營模式,集中財力發展光伏板塊的戰略目標,本次和廣東中德電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中德”)分別先后與東莞市鴻順企業管理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鴻順”)、蘇州創元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元集團”)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
協議約定中利集團先向東莞鴻順轉讓其持有的廣東中德2%的股權,股權轉讓價款為1318萬元;再向創元集團轉讓其持有的廣東中德 60%的股權,股權轉讓價款為39540萬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利集團將持有廣東中德38%的股權,廣東中德由全資子公司變為參股公司。
中利集團此次出售全資子公司廣東中德62%的股份,保留持有其38%的股份。根據公司初步測算,按照上市公司合并口徑當期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預估新增約79658萬元,形成的投資收益對當期影響約28795.77萬元。
光伏業務連續兩年成業績拖累 踩雷專網通信預虧40億
中利集團接連甩賣光纜和電纜業務,與其說是為了聚焦光伏板塊核心業務發展,還不如說是為了“自保”。
近期中利集團發布的2021年業績預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預計達102億元至112億元,上年同期為90.3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2億元至40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9.20億元。
2021年是光伏產業持續發展的一年,光伏發電裝機量增加、新增裝機容量提升、光伏發電量逐年增長、企業注冊量及專利申請數量都有所增加。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9日,A股71只光伏概念股中已有41只披露了2021年業績預告,其中31家企業盈利、10家企業虧損。10家虧損企業中大部分企業的虧損面不超過2億元,唯有中利集團以32億至40億元的巨額虧損成為當前的“虧損王”。
對于業績變動,中利集團在公告中表示是因2021年上半年專網通信業務騙局“爆雷”,相關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計提資產減值;為子公司中利電子融資提供的擔保,計提預計負債;對子公司中利電子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損失。上述三項計提預計約22億元左右。
需要關注的是,中利集團還表示,預計本期光伏業務共計虧損約11億元左右,其中因光伏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及海運費暴漲,造成產能不能完全釋放,經營性虧損約6.5億元左右。
顯然,對于中利集團而言,特種線纜業務板塊并未虧損,而光伏業務反而成了“吞金獸”。
在1月7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中利集團表示,2022年計劃將部分特種線纜板塊資產通過轉讓或者聯營合作的方式,通過做減法優化特種線纜板塊業務的同時,繼續回籠資金,為公司聚焦光伏業務奠定堅實基礎。
在近兩次的股權轉讓交易中,中利集團也表示交易將給公司帶來可觀的現金流入,有利于促進公司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資產結構,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重點聚焦公司光伏板塊核心業務發展。
有投資者認為中利集團剝離線纜業務、聚焦光伏主業只是表面,實為囊中羞澀“賣子續命”,通過轉讓股權回籠資金。
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